谷城人物|丁学成:绿水青山的守护神

©原创   2025-05-14 09:42   云上谷城

1997年,丁学成与56名同样怀着炽热之心的村民们,共同筑起了4.6公里的希望之路,这条路被称为“五七路”。2007年,他再次挺身而出,义务修路护林,对大自然深情守护。

他的双腿虽不矫健,却如同树木的根须,遍访大山的隐秘角落。他用汗水浇灌的希望之林,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它们是他无声的战友,共同见证了这片土地的蜕变。

1

我与丁学成联系时,他十分爽快地答应了采访要求。电话里,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完全不像六十多岁的老人。

天气晴朗,道路平坦,我们驱车来到五山镇黄山垭村。丁学成还在赶回来的路上,我们便与乡亲们攀谈,大家听说采访丁学成,纷纷竖起大拇指,脸上也露出敬佩的神情。“要不是丁学成义务修路,我们到镇上要步行三十多里呢。”

见上面,我便迫不及待地问英雄过去的故事。“什么英雄?我可谈不上,只知道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点上一支烟,用沙哑的声音娓娓道来。

12岁左右,我腿上长疮,那时才上了三年半小学,医生不能确定是什么病,各种说法都有,医疗又不发达,只有等死这一条路,谁知道右胯骨关节坏死之后又慢慢长好了,保住一条命,却废了一条腿。就这样在家里瘫了八年,父母在家还可以抱着四处活动,家里没人就只得拖着下半身自己爬。说起这段往事,丁学成的胡须不易觉察地颤动起来。

命运出现转机是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先是与妻子结婚有了孩子,又被乡亲们推选为生产队长,这一当就是十年。问及当选队长的原因,他说:“当时村里的能人都搬走了,我的腿虽然残废了,但智力没有残缺,能够带领大家做一些事情。”

让人铭记的“五七路”就是这时候修建的。1997年春天,当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贫瘠的土地上,丁队长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那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冲动。“要想富,先修路”,他毅然决然地站起来,挨家挨户地动员村民一起修路。

起初,很多人都对丁学成的想法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丁学成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热情和坚持感染了每一个人。终于,在他的带领下,57位村民齐聚一堂,誓要共同开辟出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带着简单的工具,凭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艰苦的劳动中。山路陡峭,岩石坚硬,每挖一锄头都要付出巨大努力。但丁学成始终冲在最前面,用他那双有力的双手和双拐,一次次地敲打着坚硬的岩石,一次次地清理着路上的荆棘。

经过无数个日夜奋战,他们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将一条长达4.6公里的山路从荆棘中开辟出来。当第一辆汽车缓缓驶过“五七路”时,整个村庄都沸腾了。村民们欢呼雀跃,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至今,回望那条用汗水和心血铸就的道路,这个坚毅的老人眼中还是闪烁着泪光。

不止于此,自1997年开始,丁学成义务自费修路累计达到30多里,花费30多万,只为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还自愿承担起道路后期养护与维修的责任,这件并不简单的事,他一做就是20多年。

2

“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小在山林中长大的丁学成,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有体会,“老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这个地方没有什么产业,队里也没有钱,一旦村民家里出现什么困难就难以应对,当生产队长时,我看着山上大片大片的荒地,就想到依靠种树来解决村里的实际问题。”

带领村民栽树,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改善生态环境,这些年,树长起来,我们这个地方的环境明显改善;另一方面,我们栽的杉树,便于管理,还有经济效益,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绿水青山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丁学成的话语,如同山间清泉,清澈而有力。他带领乡亲们,用汗水浇灌希望,将荒芜化为绿洲。春日里,他们挥汗如雨,植树造林;夏日中,他们头顶烈日,护林防火;秋风起,他们修剪枝叶,守护果实;冬雪覆盖,他们依然不忘巡山,确保每一份绿意得以延续。

真正的考验是,面对盗伐者的利诱与威胁。丁学成深知,这片山林不仅是个人财富,更是国家资产。一旦被破坏,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所有的诱惑与贿赂,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坚守与奉献。

丁学成自费种树3万余棵,乡亲们被他的善举所感染,自觉加入种树、爱树、护树的行列。

3

丁学成的事迹如同一把火炬,照亮整个天空。2017年,丁学成荣获第三期襄阳楷模荣誉称号。这是对他不忘初心、坚持奉献的最高赞誉。

同社会的嘉奖相比,更能触动内心的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听到他的声音,乡亲们就上前问候;看到他的车辆,乡亲们就上前帮助。他是儿女心中的骄傲,他是妻子身后的大山。

那座山、那条路、那片林,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成为不朽的传奇。

通讯员:程婉茹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