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谷城县茨河镇农商银行上演了一场紧张的反诈“阻击战”。白龙庙村村民刘某险些因轻信他人承诺,陷入贷款诈骗陷阱,好在银行工作人员与村干部及时干预、耐心劝阻,成功避免其财产损失。
据了解,刘某此前申请了扶贫贷款用于发展生产。近日,他被人蛊惑,对方声称让其提前偿还扶贫贷款,再从其他银行贷款10万元借给他们做项目,不仅会给予刘某高额返点,还承诺到期后帮忙偿还10万元贷款。面对这样极具诱惑性的承诺,刘某未仔细甄别,深信不疑,坚持要按对方所说操作。
当刘某来到银行办理相关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察觉异常,详细询问后得知事情原委。凭借职业敏感性,工作人员判断这极有可能是诈骗套路,当即对刘某进行劝阻,向其分析其中风险和可疑之处。然而,刘某当时已被“高额回报”冲昏头脑,对工作人员的劝说置若罔闻。
危急关头,银行人员紧急联系白龙庙村村委会。接到消息后,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结合刘某家庭实际情况以及身边发生的类似诈骗案例,从法律风险、经济损失等多个角度,苦口婆心地对刘某进行劝说。
“你贷款准备借给谁用?投资什么项目?给我说说,帮你甄别分析一下。”“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旦借出去,这钱可能就打水漂了。”“你贷的款,钱别人用了,最终还是你来偿还。”经过村干部耐心劝说,刘某终于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险些落入诈骗圈套,最终放弃了贷款的打算。
此次事件中,银行与基层组织的快速反应成功阻断了诈骗链条,彰显了基层工作人员敏锐的风险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当前正值乡村振兴关键期,守护脱贫攻坚成果需各方协同发力,此次事件也为广大群众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守好“钱袋子”,筑牢防诈“安全网”。
通讯员:熊少林 肖鹏程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