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种出“时间差经济学”!石花镇将军山村靠“轮作密码”带飞40%收益

©原创   2025-05-06 15:02   云上谷城

近日,谷城县石花镇将军山村的包菜基地迎来丰收季。田间地头,一颗颗圆润紧实的包菜错落有致。村民们穿梭其间,收割、装筐、打包、装车……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土地一年三季轮作不息,不仅夯实了“菜篮子”,更托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石花镇将军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探索“包菜+玉米”轮作模式,即春秋两季种植包菜,夏季种植玉米。这种轮种方式具有诸多优势,一方面能够改善土壤条件,通过不同作物的交替种植,平衡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能够在农产品上市的高峰期打时间差,让包菜在市场供应相对较少的时期上市,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秦云介绍说:“2021年我们引进了市场主体,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一年实现了三季作物轮种,春秋两季种包菜,夏季种玉米。不仅改善了土壤条件,而且还能利用时间差,卖个好价钱。”

科学种植让包菜单季亩产突破7000斤、玉米亩产达1000斤,年产值超800万元,较传统种植模式增收近40%。同时包菜基地成为了村民们的“家门口的就业站”,让大家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秦云告诉记者:“蔬菜基地建成以后吸纳周边将近500名农户在这里就近务工,日用工量最高峰能达到150人,年均纯收入可以达1.5万元以上,实现了季季有产出、土地不闲置、农户有增收。”

村民曹必清说:“包菜基地建成以后,我每天都在这里做活,一天能赚个七八十块钱,照顾了家庭,也赚到了钱。”

将军山村的产业发展映照着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村里正计划依托双千亩产业基地,规划延伸产业链,整合农田景观和传统农事体验,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提升附加值。

记者:蔡阳 通讯员:陈金萍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