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谷城县石花镇凉水井村,一条新修建的全长近200米的移民区至河堤便民公路,不仅打通了群众耕作出行的“堵点”,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民心路”。这条公路的顺利贯通,是湖北省科协精准帮扶与村支两委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让村民的幸福生活在平坦大道上不断延伸。

“以前去河堤边的地里耕作,全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现在这条路硬化了,不管是去地里,还是散步都太方便了!”村民望着平整的路面,难掩喜悦之情。


这条公路的贯通,离不开省科协的精准帮扶与村支两委的积极作为。移民群众搬迁至河堤附近后,通往耕作区的道路一直崎岖难行,成为制约生产生活的“堵点”。省科协得知情况后,主动对接帮扶,村支两委积极链接资源、协调各方,共同推进公路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全长近200米的公路顺利打通,不仅解决了周边群众耕作出行的难题,更让移民区与村内主干道实现顺畅衔接。


此外,村支两委在省科协支持下,聚焦村内道路破损问题,全面排查并修补了7处破损路段。从填补坑洼到平整路面,每一处修补都贴合群众需求,让村内道路更安全、更通畅。






如今,平坦的道路延伸至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不仅“走”出了群众的便利生活,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下一步,村支两委将继续联合省科协驻村工作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链接更多优质资源,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帮扶成效惠及更多群众。
通讯员:倪平
编辑:邓植元|审核:陈声权 琚晓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