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生态产品+商贸流通”推动优质农产品价值实现

©原创   2025-11-18 10:31   云上谷城

连日来,谷城电商产业园区内的禽蛋分拣中心,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扑面而来。工作人员动作麻利地将一枚枚带着余温的鸡蛋稳稳放入防震蛋托,迅速装箱打包。胶带的“嘶拉”声、扫码提示音与人员间的呼应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节奏明快的“电商协奏曲”。

“今年双十一前后,我们线上线下同步发力,高峰期禽蛋日销售额突破50万元!”谷城华夏创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监侯艳芳介绍道。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市场供需与物流成本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地区鸡蛋价格持续走低,不少养殖户陷入“卖不动、存不住”的窘境。谷城电商产业园迅速将助销鸡蛋纳入农产品帮扶计划,制定专项方案,通过全县禽蛋供应链平台链接上下游企业与养殖户200多家,平均日发鸡蛋超过30万枚,既帮助本地农户拓宽销路,也让更多优质农产品借助电商力量走向全国。

谷城县地处汉江中游,独特的地理风貌造就了其“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格局。“十四五”期间,谷城县自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以来,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引领,立足商业体系与生态产品增值提效、增值变现、增值溢价等需求,强化组织管理、紧盯重点任务,进一步提高全县茶叶、食用菌、畜牧水产养殖、优质粮、中药材、油茶等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全力推动县域商业体系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产品+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之路。

强化区域品牌打造

谷城县依托县域商业体系和电子商务,积极打造“上谷人家”区域公共品牌,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共73个,其中有机认证或有机转换认证共69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4个。“上谷人家”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26家,产品涵盖15类57种,涵盖了木耳、土蜂蜜、茶油、豆腐乳等众多特色农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生态优势,成为谷城县的特色名片。

“上谷人家”承恩贡米选材来自该县茨河镇吴明朝家庭农场。在与“上谷人家”合作中,通过更新包装、优化品种、规范营销,再借优品馆的窗口售卖、融媒直播、电商带货等,产品销量节节攀升。“上谷人家”为其打造的家庭装和礼盒装成为众多团购的首选,如今,吴明朝已成为当地产业大户,带动3个村1000多人发展贡米产业,人均增收800多元。

“十四五”期间,全县通过统一品牌形象、规范产品包装和质量标准,提升了全县生态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为拓展销售渠道,打出“品牌+电商+直播”组合拳,与阿里、京东等多家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建设“谷城特产馆”“谷城优品馆”,成立网络直播联盟,引导县域电商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用工等方式,将农户纳入电商产业链中,有效实现“生态资源——品牌产品——市场价值”的高效转化,依托“电商+产业基地+品牌”模式,带动农特产品线上销售超千万元,助力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全县围绕茶叶、食用菌、优质粮、油茶、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等6条农业产业链,发展特色基地70多万亩。特别是茶叶、粮油等支柱产业加工能力提升,茶叶产值突破20亿元大关,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超110亿元。

畅通冷链物流配送

这个时节,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的朝天椒产业正迎来丰收季。村支书安坤站在新建的冷链物流中心前,看着来自丹江口、南漳等地的辣椒汇聚于此,脸上满是笑意。这个曾负债300万元的村庄,目前已建成鄂西北最大朝天椒集散地,“熊岗红”商标带动周边县市30多个村发展超千亩辣椒种植基地。

“今年,新建了600立方米的智能化冷库和育苗大棚,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五山镇熊家岗村党支部书记安坤说,目前,村里通过7名主播在线带货,把干辣椒卖到了全国乃至全球,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带来20万元的收入。

“十四五”以来,谷城县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为契机,以“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为目标,全力构建“县级仓储物流中心——镇级分仓——村级便利店”三级物流体系。

按照“育主体、建体系、强末端”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快递物流提速增效,全县共培育快递物流企业10家,年收发快递数量突破1500万件,年货物吞吐量2000万吨;依托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将客运、货运、邮政快递功能融为一体,构建起“县—— 乡 —— 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如今,全县已建成1个县级客货邮供配中心、10个乡镇综合服务站以及253个村级服务站,实现物流节点无缝衔接。快递乡镇覆盖率100%,村(社区)服务覆盖率100%,确保乡村快递24小时内完成配送。

记者在该县庙滩镇万家营村的客货邮综合服务点看到,这里除了收发快递,还兼具电商销售、农资代购、产品展示等功能。“村民可以在这里查询农产品市场价格,通过电商平台下单,还能代购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站点负责人透露,自服务点成立以来,已经帮助村民销售了超过50万元的土特产,并代购了超过30万元的生产生活物资。

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该县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为茶叶、板栗、猕猴桃等生态农产品提供专业的冷藏保鲜、分级包装服务。通过完善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谷城县还将生态农产品的损耗率降低20%以上,有效延长了产品的销售周期,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为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拓展流通消费场景

为更好地将全县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建立适应“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和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镇的网络服务体系过程中,谷城县注重拓展“生态+消费”新场景。“十四五”以来,谷城县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在县城建成集休闲、文化、娱乐、购物、服务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裕丰世纪广场、地下商业街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实现多业态融合,满足群众多元购物需求。推动旺恒国际广场家居产业园和光彩建材产业园建设,引进门类齐全、品牌响亮的家居建材企业入驻。在主城区新建11个生态停车场、1138个停车位,每逢重大节日实行免费开放。

同时,该县整合25亿元资金,在城关镇建设红石亮片区完整社区。如今,完整社区里的谷山公园建成开放,人来人往;谷山学校于9月1日开学,新增2100个学位,填补周边教育资源空白;新建小区四代建筑房型开盘销售火爆;星巴克、必胜客等实体店相继开业……一个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闭环生活圈呈现在眼前。

设立“人才超市”,为年轻人创业提供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保障,依托生活圈、商业综合体、大广场、小游园等,城关镇将“食、购、游、娱、乐”结合在一起,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夜间消费集聚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城关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33亿元,同比增长12.3%。

同时,结合功能镇区建设,发挥专项资金撬动作用,改造全县10个乡镇商贸中心,增设生态农产品专区,集中展示和销售当地茶叶、土蜂蜜、鸡蛋等生态产品,不仅满足了城乡居民对绿色、健康产品的消费需求,还为本地特色农产品搭建了一个优质的销售平台。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到全县生态产品的品质和特色,同时也带动了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产品产业链,进一步推动了生态资源向消费场景转化。

五山、紫金把茶叶种植升级为“可饮可游”的沉浸式体验旅游项目,将传统农业景观转化为文化消费场景,形成“茶旅共生”的独特IP。班河大峡谷景区创新求变,推出龙船夜游、山歌对唱、篝火晚会、智勇闯关、旋转秋千等特色旅游项目,开启县域“夜游”模式,成功入选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

记者:张文涛

一审:邓植元

二审:冷晶晶

三审:陈声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