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猕猴桃变成扶贫“金果果”

2019-06-22 15:17   云上谷城

去青湾村的道路是从山下盘旋着向上延伸的,山路弯弯,拐一个又一个弯,路面随着拐弯忽而左高右低,忽而右高左低,车似乎不是在行路,而是在轧一条斜仄不平的钢板。姚刚紧抓把手,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眩晕和恶心的感觉几乎让他崩溃。

这是2015年初春姚刚第一次来青湾村时的情形。他本来是谷城县地税系统的一名分局局长,因肩负扶贫重任而来到这里。

青湾村地处谷城县西南部的高山之间,这里分散居住着117户278名村民,方圆几十里的大山一座连着一座,交通、物流、信息等相对闭塞,当地群众生活普遍贫穷落后。

村干部说:“过去,这里的村民都是身兼三职:农夫、药户、猎人,常忙于打猎、采药、扳竹笋、采蘑菇、捡核桃、打板栗、挖天麻、割漆、收蜜、采茶、锯板、烧炭。从不缠身在那一亩二亩地儿上,都喜欢打山货,靠山吃山。”“不过这些年山货越采越少了,又禁枪不能打猎,不让砍树,不让烧炭,日子就难了。“村干部补充说。“那为什么不换个思路,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吃山呢?人工种植特产、药材不好吗?”姚刚问。“山里人只有看到别人发财了,才会跟风上。前些年,也有人鼓励村民种香椿、黄精、白芨的,没一个人配合。”村干部说。

姚刚第一次走访贫困户,就这样收场了。不甘心的他在山上呆了半个月,天天在山村转悠,找老农指认药材和特产。然后,他回局里向领导汇报在青湾村种植红心猕猴桃,并套种黄精、白芨的打算。局领导很重视姚刚的设想,要他写出书面扶贫工作计划,并派出分管扶贫的副局长王明海与姚刚一起找县扶贫办、农发办、医药公司等部门,争取资金、技术支持,论证项目的可行性。

几天后,姚刚带着兴建红心猕猴桃基地的好消息回到村里,开始协商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整地起垄,联系购买种苗。

村民跟姚刚早已熟悉了,有人跟他开玩笑说:“老姚,我们这山上到处都是猕猴桃,你们还从四川买苗子,是不是花冤枉钱?”

姚刚说:“我这红心猕猴桃果大汁多口感好,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要不要把你那二亩地也整出来种上?”村民们犹豫地说:“还是等等看吧。”“那你就等着后悔吧。”姚刚对村民的顾虑十分理解,这也正是他发展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的初心所在——把猕猴桃变成扶贫“金果果”。

扶贫干部姚刚正在查看猕猴桃长势。 通讯员 秦慈坤/摄

姚刚一有空就在猕猴桃基地巡视,猕猴桃苗的一丁点变化都逃不脱他的眼睛。看到枝头变得饱满了,就知道这苗栽活了,再大面积观察一番,估算一下成活率,欣喜之情就跃上了姚刚的脸颊。又过些日子,只见灰褐色的枝条上生出了一个个芽苞,细看芽苞上裂有一丝丝小缝隙,里面透出亮晶晶的绿意。再过些日子,就长出了叶芽,上面生着毛茸茸的细毛。

第二年七月,青湾村遭遇了严重的干旱。接连几天傍晚,姚刚看到叶片晒卷了的猕猴桃苗,心急如焚。他只好下山,寻求支援,兴建灌溉设施。县地税系统领导听了老姚的汇报后,拨付9万元资金,购买水管引水浇灌猕猴桃苗。同时,着手兴建一座60立方米的蓄水池,引水入村入户,解决了猕猴桃基地灌溉和26户村民的饮水问题。看到绿油油的猕猴桃苗,姚刚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猕猴桃管理技术性很强,每一次技术员来村里,姚刚总是陪在他们身边,为他们端茶倒水,聆听指导和学习操作。栽植、搭架、剪枝、疏除雌花梗上的侧花蕾、去除多余的幼果等,他都一一记在心里,一有机会就实际操作,硬把自己练成了猕猴桃管理专家。

来源:襄阳日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