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好支部”
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
30多年来,堰河村从一个偏僻落后的穷山村蜕变为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集体资产过亿、集体经济年收入4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万元。
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治理先进村等21项国家级荣誉。村党委书记闵洪艳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鄂西北山区的堰河,曾经是一个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途、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的小山村。如今,堰河已是另一番天地,山林繁密茂盛,碧水绕村而过,家家住的是小洋楼,户户开的是小汽车,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从穷山僻壤到振兴样板,堰河村的今天,是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一点一滴干出来、拼出来的。

党员带头干
群众齐参与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句话正是堰河村的真实写照。30多年来,村党委书记闵洪艳带着党员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强村富民之路。
1992年,不满30岁的闵洪艳当选村支书。那时的堰河,吃粮靠供应、用钱靠砍树、住房干打垒,村集体还欠着20多万元的外债。
看着村子周围连绵的大山,闵洪艳深知,堰河的穷根在山,但出路和希望更在山。他提出“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的目标,带领干部群众挖山种树,在石渣土上种下一棵棵茶树、杜仲、松杉。

“除了种地就是搞建设。”老党员龚贤俊说,开荒修路、发展茶园等都是党员干部在抓。群众不愿意干,闵洪艳第一个扛起锄头上山;怕茶叶卖不出去,他带着党员干部到山西、陕西去推销,赚回“第一桶金”。
就这样,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全村干群埋头苦干,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经济林3000多亩。绿色经济成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堰河村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看着“绿叶”变“金叶”,村党委更坚定了绿色发展的信念。农村环境差,党员干部就带着村民清垃圾、修村道、改农房,让村容焕然一新,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为了留住游客,村党委又鼓励大家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产业。村民怕亏、不敢干,闵洪艳便动员家人,开办全村第一家农家乐。很快,农家乐、民宿、土特产店等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起来。
如今,堰河成了创业的热土,原来外出打工的人都一个个回来了。村党委委员、纪检委员祝勇也是返乡创业的一员。2006年他从深圳回到堰河,跑运输、办农场,又趁着村里旅游越来越火,开起了农家乐。2010年,他在组织培养下入了党,作为党员更是尽心尽力带着乡亲们发展产业。

现在,堰河村已形成了旅游、茶场、农业和养殖四大支柱产业,村党委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组织引领产业发展,做到“每个干部身上有任务、个个党员肩上有担子”。
闵洪艳说:“新时代的村干部,不光要会治村,更得能带富。村里要发展好,必须党员带头干,干部使劲干,群众才会自觉干,社会也会支持干。”
“三三制”凝聚合力
“共富路”越走越宽
2007年,堰河村成立了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入股。从最初只有25户农户入股,到后来家家户户都入股,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一个好的组织模式——“三三制”。

所谓“三三制”,就是建立村党委、村委会、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通过法定程序实现“三驾马车”一套班子,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建立村党委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三会治事”机制;实行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三联共建”。
“三三制”既能保障村民的决策权,又能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有助于全村上下形成合力,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堰河民俗园项目的落地,正是“三三制”高效运行的体现。

2016年,为了让更多村民参与旅游产业,堰河村党委敲定了民俗园项目,鼓励村民各展所长,发展农家乐、民宿、农产品销售等产业。
合作社提供经费支持,村干部提供经营指导、技术培训和销售帮扶。同时,合作社实行“四统一”管理模式和“保底收益+股份分红”分配方式,保障公平公正,还能让村民可以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生态旅游合作社发展得越来越好,村里还为没有收入来源的困难群众无偿配股,易地搬迁户同样享受无偿配股,搬来就入社,当年就分红。合作社每股收益率达55%,随着产业壮大还会逐步提升。

如今,民俗园已经扩建到三期,又有52户村民入园,催生出“民宿+手工”“民宿+非遗”等新业态,村里的文旅产业更加百花齐放。
“大伙儿对民宿的发展非常有信心,都抢着入园。”党员艾元平笑着说,“有村党委选好路子,干部和党员带头干,老百姓一起跟着干,还愁发展不起来吗?”
今年,堰河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步伐。8月19日,“中国和美乡村共富联盟”在浙江余村成立,堰河村也是首批成员。“共富联盟”推动村村抱团发展,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经验。“堰河香”有机茶叶已摆上“共富超市”1号店的货架,而2号店的选址就在堰河。
“我们要搭建一个更大的农产品销售平台、乡村旅游推广平台、人才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乡村振兴起来,让更多的农民腰包鼓起来。”闵洪艳说。

【我理解的“好支部”】
既是“忠诚队”,更是“贴心人”
闵洪艳
“好支部”,既是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队”,更是心中有民、为民尽责的“贴心人”。
在抓村级组织建设上,好支部要坚守六条原则:
一要守规矩,讲原则,学法律,明政策,凡事依法办事。
二要心中有民,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把村里的事当成家里的事来干。
三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四要具备“五心”,以坚定的公心服务人民群众,以强烈的事业心扛起振兴重任,以不服输的决心直面困难,以久久为功的恒心扎根乡土,以必胜的信心凝聚奋进力量。
五要拥有“三般”,即具有父母般的温暖、兄弟般的包容、同志般的友谊。
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本领,知情、明理、悟透、求真、务实。
来源:党员生活
编辑:邓植元|审核:陈声权 琚晓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