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市场监管局商业秘密保护和应用科普专栏典型案例宣传(一)

2025-09-11 14:44   云上谷城

大学生“顺手牵羊”下载游戏文件获利1500余元,企业损失百万!商业秘密保护敲响三重警钟

案件回顾:一次“技术尝试”引发的百万损失

江苏某技术学院学生董某,2023年6月通过OSS链接漏洞绕过服务器认证,私自下载上海某公司未公开的游戏项目设计文件(含人物图像、场景设计等),并通过网络售卖获利1513.5元。经鉴定,该文件具有非公知性,企业已通过保密协议、文件标密等措施履行保密义务,属于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最终,董某行为造成企业直接损失69万余元、间接损失36万余元,面临法律追责。

案件焦点:商业秘密保护的三大核心启示

一、企业:技术防护+制度建设,筑牢“双防线”

漏洞即风险,服务器安全不可“裸奔”:本案中OSS链接漏洞暴露企业网络安全防护短板。企业需定期开展安全审计,对云存储、服务器权限、API接口等关键节点进行漏洞扫描,避免因技术疏漏成为商业秘密泄露的“后门”。

商业秘密管理需“全链条闭环”:即使企业已采取保密协议、文件标密等措施,仍需强化“人员-载体-流程”全链条管控:明确涉密岗位权限,对核心数据加密存储,定期开展员工保密培训,将商业秘密保护纳入企业合规体系。

二、个人:技术能力≠“免责金牌”,法律红线不可碰

“小获利”可能触发“大责任”:董某虽仅获利1500余元,但造成企业百万损失,可能面临《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追责(最高可处十年有期徒刑)。切勿因“技术好奇”“小额利益”触碰法律底线。

职场/校园需强化“保密意识”: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企业员工,均需明确,未经允许获取、披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即使无主观恶意,只要造成损失,仍需承担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三、社会共治:构建“企业主导+部门联动+服务支撑”保护网

部门协作提速维权效率:本案中企业通过司法鉴定、损失评估固定证据,体现了“行政+司法”联动的重要性。未来可进一步完善商业秘密侵权投诉快速响应机制,实现线索移交、案件查办的无缝衔接。

第三方服务提升保护效能:倡导培育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商业秘密鉴定、侵权调查、合规审计等专业服务;建立“商业秘密保护智库”,为企业提供定制化风险防控方案,降低维权成本。

以案释法:商业秘密的“三重门”如何认定?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秘密需满足“非公知性”“价值性”“保密措施”三大要件:

非公知性:涉案游戏设计文件未公开,具有独特性;

价值性: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直接关联市场收益;

保密措施:企业通过协议、标密等方式明确保密要求。

三者缺一不可,也是司法认定商业秘密侵权的核心标准。

结语:商业秘密保护,没有“旁观者”

从企业服务器存在的一处漏洞,到大学生开展的一次“技术尝试”,最终演变成造成百万损失的侵权案件。此案为所有市场主体鸣响了警钟:商业秘密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对其保护不仅依赖技术手段和制度建设,更要求每个人将“保密意识”内化于心。只有企业筑牢防护防线、个人坚守行为底线、社会凝聚各方合力,才能切实为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该案件是一起典型的“技术型”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源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侵犯商业秘密典型案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