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赋能破难题 共绘教育同心圆——谷城县筑阳中学教联体探索均衡发展新路径

©原创   2025-03-04 10:39   云上谷城

近日,谷城县城关第二中学更名为谷城县筑阳中学,校名更改了,但原城关二中教联体模式依然未变,筑阳中学依然在教联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破解“城镇挤、农村弱”的教育困局?怎样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湖北省谷城县筑阳中学(原城关二中)教联体以改革为笔,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自2023年5月被列为省级教联体试点以来,该校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数字赋能、协同育人四大举措,推动城乡教育从“各美其美”走向“美美与共”,为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机制破冰:从“单打独斗”到“命运共同体”

教联体建设的关键在于打破校际壁垒。筑阳中学教联体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将硬件优越的筑阳中学与相对薄弱的城关三中深度绑定,成立教联体党委,建立“管理互通、资源共享、质量同进”的协作框架。通过制定办学章程、评价标准,明晰两校权责,并推行教师跨校交流、考核同步等制度,一年内校际教师流动率达40%,实现师资“一盘棋”。教联体党委书记表示:“机制改革让两校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反应’,真正成为发展共同体。”

资源盘活:闲置校舍变身“活力课堂”

面对筑阳中学“挤不下”、城关三中“招不满”的难题,教联体打出资源重组“组合拳”:将九年级师生整体迁入三中封闭管理,七、八年级集中至二中走读,既化解了大班额问题,又激活了三中4万平方米闲置校舍。同时投入千万元改造三中基础设施,校园内涝、运动场破旧等问题迎刃而解,空调教室、智能餐厅让乡村学校焕发新生。2024年秋季招生数据显示,三中生源同比增长超50%,家长满意度显著提升,“家门口的好学校”逐渐赢得信任。

数字赋能:跨越空间的“智慧共生”

一根网线,让城乡课堂“零距离”。教联体投入200余万元打造数字化基座,为45间教室配备教学一体机,建成3间智能录播教室,两校师生通过“云端”实现同步备课、同屏授课。一年内开展远程专递课堂30余次、同步教研100余场,沉淀优质教学资源500余件。数学教师李老师感慨:“以前三中孩子只能看课件,现在能实时参与二中课堂提问,城乡教学差距肉眼可见得缩小。”

协同育人: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

教联体建设最终落脚于育人实效。两校组建9个学科教研中心,常态化开展名师结对、班主任论坛等活动,青年教师通过“领跑计划”快速成长。学生层面,联合举办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构建“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素质培养体系。三中学生小张在联合运动会中获得跳远冠军后兴奋地说:“和筑阳中学同学一起训练比赛,我找到了自信!”

如今,筑阳中学教联体已成为湖北省教育改革的“样板间”,其经验正在向更多地区辐射。正如学校负责人所言:“教联体不是简单的‘1+1’,而是要通过持续改革,让每所学校都成为优质教育的‘圆心’,绘就教育公平的最大同心圆。”

通讯员:王文冬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