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如果有先天聋哑的工友,大家可能会考虑多照顾对方。然而在谷城县襄阳金耐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先天失聪的韩顺风,却凭着自己的聪明能干,成为公司里的“技术大拿”。大家伙儿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他都会发明出神器来帮助解决。
走进金耐特公司的砂铸车间,只见工人们正用一个一米多高、外形像两轮推车的“杠杆机器人”在搬运砂芯。这种轻则几十公斤,重则上百公斤的砂芯,以前要移动,工人们又是搬又是抬,并不轻松。
襄阳金耐特公司砂铸车间工人付义莲说:我们女同志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得两个人搬都还吃力。有了这个东西之后,我们把这个机械的底板伸到里面,就可以把砂芯这样推上走,省事了。
这个“杠杆机器人”在前不久的湖北省第三届“鄂有绝活”技能大赛决赛中,荣获先进制造类三等奖。而它的发明者,正是这家机械有限公司的一名听障工人——韩顺风。韩顺风也是赛事举办以来第一位入围决赛的残障人士。
今年43岁的韩顺风是一名先天性聋哑人士,已经在金耐特公司工作了15年。虽然不会说话,也听不见,但工作中一有难题,韩顺风总喜欢主动想办法解决。
襄阳金耐特公司砂铸车间主任庞彦波介绍:“韩顺风爱动脑子,喜欢钻研,只要看到哪儿感觉比较吃力的,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杠杆机器人除了减轻搬运压力外,还可以用于吊装、淋涂等工序中。看到刚高温烧制好的砂型,工人们即使戴上防烫手套,拿的时候,一不小心也容易烫伤。韩顺风就利用两根铁棍,制作了一个大夹子,不用直接接触砂型,也可以轻松夹取。
“因为温度比较高,自从发明了这个,两边有个尖尖的定位,可以卡在上面,随便咋弄不会掉下来,不会造成手烫伤。这个也是杠杆原理,支点在这个地方,它的力臂比较长,所以说很省力。”庞彦波说。
十几年间,韩顺风每年都有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截至目前,累计加起来有20项。仅“杠杆机器人”一项,每年就为公司节约成本20多万元。
襄阳金耐特公司生产部长闻坤表示:“第一个是人力的成本,现在一人可以轻松操作,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第二个是产品质量的控制方面,以前人工搬运会造成破损、报废,现在正品率可以达到100%。”
记者:王文龙 通讯员:王欢 雷霆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