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岁老人刘秀英:心宽体胖爱唱歌

©原创   2025-02-06 10:07   云上谷城

“我妈就是一个乐观派,100多岁的人了,有事没事,嘴里就喜欢哼唱几句。我的儿子冯吉林都羡慕外婆,说她能成为一个长寿星就是心态好,是晚辈们学习的榜样。”2月3日,笔者采访谷城经济开发区鲍家湾村103岁的老人刘秀英时,她70岁的女儿郭世清高兴地对笔者说道。

“开学了、开学了,学校门口国旗飘飘。见了老师问声好、见了同学道声早……”在郭世清的鼓励下,刘秀英老人又开始唱起了儿歌,口齿清晰、吐字准确。当刘秀英听到一声声夸赞,看到别人给她竖起大拇指,高兴得像个孩子,脸上笑开了花。

据郭世清介绍,母亲刘秀英生于1922年,共生有2儿4女。从80岁开始,老人主要由两个弟弟赡养。到了2023年,6个子女轮流赡养,每个子女负责照顾两个月,轮流赡养老人也很高兴。

说起母亲高寿的事,郭世清格外自豪,她说母亲虽然体重偏胖,但从没有“三高”,自从记事起,就没见过母亲生过病,更不用说住院。前几年的新冠疫情,母亲也没感染,真的让人难以相信。

“生活上婆婆很好养。”刘秀英的儿媳邵正菊说,老人基本上不吃肉,炖了猪肉什么的,她只吃些配菜,或是浇些汤到饭里就可以了。用猪油炒的菜老人从不拒绝,但不能放油太多,适量最好。

“我妈从不吃零食。”郭世清接过话茬,2023年时,她早上还能吃两碗面条,2024年早上玉米糊能吃一碗,中午米饭、晚上面条各一碗。这把年纪了,能有这样的饭量还是很不错的。

“为了保证老人的营养不缺失,我们每天给老人喝一杯奶粉,有时给她蒸2个鸡蛋,或者煮2个鸡蛋。”邵正菊乐呵呵地说道。

说着话,下午5点快到了,郭世清给母亲下了碗面条,配一些菠菜,放在桌上。还没等她去搀扶母亲,坐在火盆边烤火的刘秀英已经站了起来,双脚横着轻轻挪了几步,离开火盆后,自个向饭桌走去。整个进食过程不到10分钟,老人吃完饭后,桌上、身上没有撒漏点滴面条和汤水。

“我妈有时还能帮我干些力所能及的手头活。”说着,郭世清拿来菠菜、蒜苗,还没等喊,老人就走到菜篮边,轻轻地坐下,帮着女儿择起菜来。

“老人这么大年纪了,也不是没有摔过跤。”邵正菊回忆道,但一次次摔倒后,老人竟然没有一次骨折或者中风。偶尔擦破点皮或是摔肿了,贴张创可贴、抹点红花油什么的,几天就好了。有时,连我们都不敢相信会好这么快。

老人作息很有规律,天黑就睡、天亮就起。6个儿女商定,再忙每天晚上都要打一盆热水,让老人泡泡脚,给老人擦洗身子。老人的睡眠质量很好,每天都是睡到天亮自然醒。

邵正菊还满怀喜悦地介绍道,这么多年,老人家总是和颜悦色地对待晚辈们,婆媳间从没争过嘴、红过脸。

看着老人精神矍铄、红光满面、腰板挺直、满头银丝,说话中气十足,衣服干干净净,我们唯有祝福刘秀英老人能够一直保持这样良好的精神状态,祝愿她健康长寿。

通讯员:詹黎明 马明刚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