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结硕果 奋斗正当时 ——全市前三季度特色亮点工作综述

2022-10-10 09:00   云上谷城

金秋的襄阳色彩斑斓,硕果累累。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以百倍信心决战四季度,确保“全年红”。

信心源于前三季度打下的坚实基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襄阳经济稳中有进,城市日益通达,环境持续优化。这些悄然的变化,犹如凉爽秋风,吹熟了果实,带来了喜悦,让襄阳人民切实感受到工厂更多了,交通便利了,城市变美了,生活幸福了。

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作为国家确定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襄阳交通优势明显。而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是襄阳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

2月24日,市委召开专题会,研究《襄阳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就全面提升襄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和地位进行工作部署。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我市一季度开工的87个城建项目中,道路交通项目多达36个,彰显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坚定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好消息接踵而至。

3月7日,襄阳港小河港区正式通航。当日,一批重达1800吨的货物在综合码头装船,驶往浙江湖州长兴县。这是20多年来,我市开通的第一条大宗普货直达长江航线,为我市调整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创造了良好条件。

6月20日,郑渝高铁襄阳东至万州北段正式开通,郑渝高铁实现全线贯通运营。从此,南漳、保康两地告别不通火车的历史,一步跨入“高铁时代”。襄阳从高铁“局域网”迈入高铁“互联网”,以“米”字的形状画出未来发展新格局。

再接再厉,加速组网。9月28日下午,呼南高铁襄荆段正式开工,这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力促进襄阳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骨干网,实现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快连快通。

以完善的交通网络为基础,以发展多式联运为契机,我市加快推进“交产城”融合发展,做好聚人、聚财、聚物的大文章。

襄阳港小河港区产业园区正在布局,计划建设进港铁路连接线与浩吉、焦柳等铁路组成的港城铁路交通网,助推以港兴城、产城融合发展。

浩吉铁路襄州北站物流园即将投入试运营,园区建有货场、储煤基地、消防泵站等设施为解编列车提供保障,可提供煤炭、钢铁、粮食、集装箱等运输服务。

今年7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公路网规划》,襄阳6条通道被纳入国家规划,将新建南襄宜、襄信2条国家干线,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进一步彰显。

狠抓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增长

今年1至8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3%;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1.61亿元,同比增长4.9%……一系列数据表明,襄阳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不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一季度,襄阳开局即决战,一天不耽误。春节前后,2022年重大项目“开门红”系列活动在各县(市、区)分别举行,数百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为各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谷城吉利硅谷项目是其中的代表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28亿元,一期投资50亿元,从初次见面洽谈到正式签约仅用39天。5月21日,项目一期正式投产,有力推动谷城打造绿色硅能源全产业链。此外,72个农业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过260亿元,87个城建项目总投资289亿元,开启襄阳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二季度,襄阳持续加速跑,实现“双过半”。4月27日,全省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比亚迪襄阳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举行,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对襄阳项目建设的殷切期望和大力支持。比亚迪襄阳产业园项目一期投资100亿元,建设30GWh动力电池及零部件项目,年底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40亿元。5月31日,投资百亿元的枣阳振烨铜基新材料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为枣阳实施强县工程,冲刺“百强再进位”增添了底气。

三季度,襄阳咬牙不放松,向着目标冲。在8月举行的重大项目“三集中”活动中,180个项目总投资达556亿元。9月30日,我市再次举行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约6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达389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文化旅游、总部经济等领域。投资100亿元的襄阳光电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和投资109亿元的华润大力枣阳风电钒液流电池产业园项目,为三季度招商引资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我市对外开放水平也有跨越式提升。9月22日,襄阳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营,为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综合物流、国际贸易、现代服务等产业体系提供了广阔平台。

据统计,1至8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64个,同比增长70.02%;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合同投资额5312.49亿元,同比增长90.6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276.98亿元,同比增长27.26%。

缔造美好环境实现共建共享

前三季度,我市坚持以环境聚人聚产,加快建设汉江流域和南襄盆地富有魅力和吸引力的人口宜居地、产业集聚区,取得显著成效。

4月29日,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项目(以下简称“襄水项目”)一期工程——襄水源生态公园正式开园。公园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发挥沟渠、湿地和河流等“海绵”作用,绘就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10月1日,经过精心施工,凤林古渡生态公园正式开园。公园内设江塔凤鸣、橘洲梅渚、溪亭日暮、九溪烟树、平江映月、蒹葭沙浦六大景点,再现了凤林古渡一带古河道的景观风貌。

为了将襄水项目建成优质的民心工程,项目建设前,市委、市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征求市民意见建议。建设过程中,施工方精益求精,植被的种类、桥梁的坡度、休闲座椅的摆放等,坚持“以人为本”,反复考量验证,力求舒适便利。

得到改善的不仅是生态环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营商环境也在持续优化。

高新区充分发挥自贸片区先行先试优势,累计形成400余项制度创新典型案例;南漳县持续改进审批服务流程,群众即到即办结、即审即出证,即时办结率达到75%以上,审批时限压缩30%以上;宜城市以“五减”为抓手,实现市级政务服务“跑一次”事项381项,“0跑腿”事项1537项,“最多跑一次”比率达100%。

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小事实事为切入点,襄阳依靠和发动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保康县龙坪镇朱砂村在村庄环境改造时,引导村民自主设计、自主施工,通过召开“屋场会”,自筹资金50%、争取政策资金50%,解决了入户路硬化资金缺口问题;老河口市袁冲乡夏诗荷雨村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召开20余次共谋会,将81条意见建议整合归纳为14项发展意愿;襄州区梁咀村龚庄先后召开16次群众代表大会,村民主动为村庄建设出谋划策、腾房退地;樊城区王寨街道以“四红家园”治理模式为载体,充分整合基层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志愿者等各方力量……一批具有襄阳特色的共同缔造试点逐步显现成效。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