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事业有成,按说,沿着已经成功的路走下去,就可以事半功倍。可有位大叔却偏偏放弃一切,要选择一条陌生的路重新开始,因为这条路的尽头是他的家乡,也是他一生都牵挂着的乡愁。
金秋十月,谷城县五山镇的猕猴桃迎来了成熟季节。52岁的郭枫每天一大早就要到自家果园转一转,看着密密匝匝的果实、闻着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甜气息,让人神清气爽。
郭枫的猕猴桃果园分布在下七坪、堰河和黄山垭等村,共有近600亩,引进了国内外好几个优质的猕猴桃品种。果园还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农科院合作,有了科学种植管理作保障,猕猴桃的品质有保证,销路也不用愁。
“现在我们有15个品种,产能逐年扩大,今年的产量在35到40万斤左右,目前已全部订购一空。”郭枫说。
其实,郭枫大学毕业后就离开了家乡,在武汉做医疗设备生意,发展得还不错。7年前,听说他要回家乡建果园、种植猕猴桃时,乡亲们都很惊讶,觉得郭枫吃错了药。
五山镇堰河村村民李长建说:“刚开始听说他要回家乡种植猕猴桃,我们都想不通。因为我们山上到处都是猕猴桃,想吃可以直接到山上去摘。”
五山镇地处秦巴山脉,是中华野生猕猴桃的原产地,对于山上到处可见的猕猴桃,谁也不觉得稀罕。郭枫说,当年他在武汉吃到了一种很好吃、价格又很贵的猕猴桃,心里一下子就想起了老家漫山遍野的猕猴桃。
“我当天下午就开车回老家,在山上采了好几个品种,大概二三十斤。第二天带回武汉请农科院的教授们尝了一下,都说不好吃。”郭枫说。
农科院的专家们不认可郭枫从家乡带来的猕猴桃,这让他心里很难受。随后,专家拿出几种猕猴桃给郭枫品尝,丰富的口感颠覆了郭枫对猕猴桃的认知。就是那一刻,郭枫下定决心回乡创业,要让家乡的猕猴桃改头换面、走出大山。
“我当时就想,一定要引进好的品种在家乡开花结果。”郭枫说。
2015年,郭枫正式回到老家五山,在当地流转了100亩土地开始种植猕猴桃。
“我想要种植成有机产品,就想当然地买了很多农家肥,比如羊粪、鸡粪之类,以为会长得更好,没想到到了8月份,猕猴桃树苗死了一大半,因为没有沤肥发酵,把根烧死了。”郭枫说。
因为没有种植经验,猕猴桃的种植周期又很长,最初的几年郭枫一直在亏钱,就连在他果园打工的农民都一度提心吊胆。
“投资这么大,又是高端产品,真是担心他的销路,大家都替他捏把汗。”村民李长建说。
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是受了农科院专家的启发才开始种果园,那遇到难题,当然还是得向专家求助。郭枫外出考察、四处取经,终于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种植标准,并对猕猴桃基地重新规划建设。2019年,他种植的“金魁”品种在湖北省猕猴桃品种鉴评会上获得了金奖。
省农科院猕猴桃研究员陈庆红说:“这个奖是非常有分量的,我们通过数据测试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不仅仅是靠嘴巴尝。”
“猕猴桃种成功后送给我们当地老百姓尝了,口感跟山上的不一样,非常好。现在每年一到猕猴桃收获的季节,就有很多游客到他的果园里去采摘。”李长建说。
老百姓也有了信心,开始愿意跟着郭枫干,平均每年都能带动周边四五十人就业。
五山镇下七坪村村民郑明荣说:“我们五六十岁了,能在这儿就近挣点钱,很好很开心。”
五山镇堰河村副主任宋鹏说:“从猕猴桃果园建好以来,我们村里每年大概有二三十人在这儿就业,人均年收入两三万元。”
郭枫说他回乡种猕猴桃这些年,光发工资就发了500多万元,如果哪个工人遇到困难了,还常常从他这里支钱周转。因为他是从大山里走出去的,知道山里人的不容易,这也正是他回乡创业的目的,从改变猕猴桃开始,改变这片土地,让记忆中酸甜苦涩杂陈的乡愁,去掉苦和涩,变得越来越甜。
如今,在村民们眼里,郭枫已经成为一个奇迹,从医疗设备生意跨界转行成了种植达人。进入人生的不惑之年后,他用坚定的信念、成熟的步伐,让家乡的猕猴桃摆脱时光的陈旧,融入时代的清新,找到它闪闪发光的价值和未来。
“一个人在追求自己目标的时候,除了努力还要坚持,坚持完成自己的目标、坚持做一个自身发光的人,用自己的光亮去照亮别人。”郭枫说。
记者:袁鹏
来源:谷城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冷晶晶 / 编审:翟竞
终审:余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