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向东连接鄂州、咸宁、黄冈、黄石,沿长江延展百余公里的光谷科创大走廊,正在打造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和总部经济三条千亿创新产业带,“光芯屏端网”、大健康两大万亿产业集群。
距武汉中国光谷仅40分钟车程,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的天玑智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车间,一块块显示屏在流水线上组装、检验、包装,运往各地。紧邻光谷的鄂州葛店开发区,直接为武汉配套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1/4。
“十四五”开局之年,湖北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激活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东湖、洪湖、长湖荷花初绽,一个个新经济生态圈徐徐舒展;长江、汉江奔流不息,照见数字经济的流光溢彩;平原山区田园似锦,遇见美丽中国的靓丽身姿……行走荆楚大地,处处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各地多项关键经济指标超过2019年同期,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区域协同发展加快破题
武汉新洲双柳,一座航天产业新城正加速崛起。
继5月13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首颗“武汉造”卫星下线后,近期,一枚“新洲号”快舟火箭将择机发射。这也是火箭产业园投产后,首枚真正意义的“武汉造”火箭,它的组装、调试都在产业园完成。
今年以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开启“航天加速度”,以新一代航天发射及应用为基础,以卫星平台研制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航天地面设备及制造为特色的完整产业链,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走进武汉,其扛鼎“一主引领”的“支点”责任、“头雁”责任和“群主”责任的担当,催人奋进——
作为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武汉交出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单:经过近一年的快速复苏,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一举回到全国第十。
规模“回归”的背后,是“颜值”“气质”的双提升。前5个月,该市科技创新及现代产业类项目领跑,完成投资97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67.3%。5月31日,华为武汉研究所项目、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投运,武汉超算中心建设启动。
踏访襄阳、宜昌,其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列阵的作为,精彩纷呈——
襄阳发挥北部列阵龙头作用,引领“襄十随神”高质量发展。由东风井关生产的无人驾驶农机在田野中机声隆隆,全程化、自主化、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四化”大路越走越宽阔;掌握轨道交通胶粘剂领域核心技术的回天新材订单量不断增加……一季度,襄阳工业生产快速恢复,37个工业行业大类全部实现增长。
宜昌当好南部列阵主引擎,辐射“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立足于技术创新,安琪一直在和世界上最优秀的对手竞争。“十四五”期间,安琪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确保今年实现营收突破百亿大关,力争2025年跃居全球第二大酵母巨头。
放眼全省,多极发力、全域协同的努力,浸透汗水——
在潜江,长着大钳子的小龙虾,在稻田中挥舞出520亿元的综合产值。
在荆门,一袋米、一壶油、一头猪、一只虾、一枝花竞相发展,打造五条百亿级农业产业链。
在恩施,好生态造就好山、好水、好风光,50万恩施人吃上了“旅游饭”,利川红茶“泡出”绿色红利。
一个个特色增长极,点燃发展新引擎;一个个区域新气息,带来全省新面貌。
跳出一隅拓宽发展空间
2021年伊始,湖北的外出“步伐”就十分繁忙——
3月16日至18日,全国“两会”刚结束,湖北党政代表团赴赣湘学习考察;
4月14日至17日,湖北高规格党政代表团又奔赴沪苏浙学习考察……
一系列学习考察,意在打破“思想坚冰”,引领发展突围。
从经济大势看,发展上台阶,亟须跳出“一亩三分地”,拓宽资源配置空间,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发展规律看,上海背后是长三角、北京背后是京津冀、深圳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势头好的城市背后,一定有圈群为依托。
跳出一隅,方能拓宽发展空间。这一年,“同城化”“一体化”成为当之无愧的热词。
5月19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联席会首次会议举行。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9市共同签署《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黄石市明确提出,围绕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推进产业融合,主动配套武汉“光芯屏端网”等产业,实现供应链产业链协作发展,布局更多离岸科创中心或园区。
鄂州市加快花湖机场建设,弥补武汉航空货运短板,冲刺年底校飞。
黄冈加快承接武汉光谷企业外溢需求。截至目前,黄冈高新区已有美格科技、伯远生物、格罗夫新能源、小驴机器人等9个光谷项目入驻,项目涉及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芯屏端网等领域。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从“谋一域”到“谋全局”,越来越多的地区合力下好“一盘棋”。
“襄十随神”城市群先进制造业集群,正融合发展。以“十堰商用车、襄阳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随州专用车”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协同推进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车联网等领域创新。一个弧状延伸、扇面发展的万亿级新一代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配件产业密集带,正在形成。
宜昌以传统优势的化工产业为牵引,带动“小伙伴”同争上游。目前,“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已成功晋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顶级赛道,未来通过常态化区域协作,将为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绿色转型提供新平台。
培育满天星斗,拉高县域标杆
斧头斩不断、锯子难锯断的传统赤壁青砖茶,变轻了,变薄了。
赤壁市整合全市37家青砖茶生产企业,成立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除了保留传统品牌和市场外,还积极开发新的产品和市场。青砖茶变为“轻”砖茶,既便捷又时尚,立刻成为年轻人的热宠,内销市场越来越大。目前已完成销售额5亿元,超过全年销售目标。
培育满天“星斗”,各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打好“特色牌”“优势仗”、争当“特长生”“绩优股”,一批行业龙头、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区域增彩,助力全省出彩。
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让“小座椅”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咸宁南玻光电主导研发的超强锂铝硅电子玻璃,替代美国康宁系列盖板玻璃产业链供应;摩擦一号制动科技(仙桃)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刹车片95%以上出口美国、欧洲等市场,是中国汽配行业十大国际品牌。
全域协同发展,差距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关键在县域——
主动为全省“光芯屏端网”产业配套,各地显神通。潜江依托长飞潜江科技产业园、微电子材料产业园,正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集群,着力解决半导体及光电显示领域光刻胶、电子级双氧水等“卡脖子”材料问题;天门依托芯创电子信息产业园,主攻芯片封装测试这一细分领域,实现产业“无中生有”。
打造块状产业集群,各地在发力。麻城市聚焦“花经济”,培育研发菊花系列产品800多款,系列产值达30亿元。仙桃培育世界级非织造布产业集群,从一张订单到一个产品、从产品到一项产业、又从产业到一个产业集群、再到一片园区,加速实现产能升级、结构升级、品牌升级。
以亩产论英雄,加大力度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培育更多万亿产业、千亿级市州,实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一批批促进县域经济做强做大的强力举措正在深入实施,为我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不竭动力。
星月同辉,全域发力。今年前5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9%,比2019年同期增长7.7%。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4.3%。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杨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