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方打拼”到“家乡逐梦” ——事业有成的他们为何归襄兴业

2025-11-18 09:08   云上谷城

汉江汤汤,承载千年乡愁;襄水潺潺,滋润创业沃土。

走进东津新区产业园区,康贝尔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康贝尔)的智能机械臂精准作业,襄阳鸿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简称鸿凯智能)的纳米研磨设备高速运转。这两股源自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力量,跨越千里扎根襄阳,书写“归雁还巢”的生动篇章。

康贝尔总经理张国喜、鸿凯智能总经理谭志勇两位心怀桑梓的襄阳企业家,带着数十年产业深耕的积累回到故乡,在创业舞台上绽放新的光彩。他们的归来,彰显了襄阳以乡情引才、以服务留才、以创新育才,助力返乡者实现创业梦想的实践成效,是襄阳营商环境最具说服力的鲜活例证。

从“远方打拼”到“家乡逐梦”,一个个“归雁”创富的故事,在汉江之滨精彩上演。

乡情为桥引雁归

“身为襄阳人,回家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出力,是我多年的心愿。”张国喜道出了万千返乡创业者的赤子情怀。

二十余载商海打拼,张国喜在智能装备领域积累了深厚实力。他2002年赴江苏苏州打拼,一路稳步成长,深耕智能装备研发,2021年推动企业在苏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形成深圳、苏州双园区产业布局。

“商会是我返乡创业的‘引路人’。”张国喜告诉记者,经行业友人引荐,他加入苏州市湖北商会并担任副会长,2022年与襄阳招商团队结缘。家乡招商团队的满满诚意与清晰发展蓝图,唤醒了他深藏心底的返乡创业情结。

“襄阳的区位优势好,能够辐射中西部市场。返乡创业既是情感召唤,也是企业拓展市场的战略选择。”张国喜坦言。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40亩可扩建土地空间、本地高校持续输送专业人才……为让企业安心落户,东津新区招商团队量身编制产业分析报告与创业政策服务清单,与张国喜一起算“区位账”“空间账”“人才账”,构筑返乡创业的坚实底座。

“从项目签约到投产,东津新区全程暖心服务,甚至帮助协调物流与用工问题,让我创业无忧。”张国喜说,2024年5月,康贝尔东津基地正式投产,当年即实现产值约3亿元。如今,他不仅带回了硬核技术,还积极对接本地产业需求,推动家乡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邀请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襄考察创业。

同样被乡音召唤返乡创业的还有谭志勇。2015年在广东创业的他,带领团队在新能源装备领域屡破难关,研发出全球首屈一指的中空轴永磁直驱砂磨机,公司磷酸铁锂超精细研磨设备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市场占有率前三的佳绩,手握300余项国家授权专利,产品覆盖新能源电池、石墨烯等高端领域。

“我是襄阳人,60%的团队成员是家乡人,回来创业既是情感归宿,也是战略选择。”谭志勇说,2022年,在广东举办的襄阳招商宣讲会上,家乡新能源产业的布局蓝图让他下定了回乡创业的决心。

紧盯不放,久久为功。东津新区以“乡情招商”为突破口,打出“商会搭桥、政策护航、服务暖心”组合拳,用定制化规划、扶持清单和真实案例打消“归雁”创业的顾虑。

“从项目签约到主体结构封顶,襄阳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我们果断把核心基地设在这里,安心创业发展。”谭志勇对襄阳的服务赞不绝口。

如今,康贝尔已引荐3家企业来襄考察创业,鸿凯智能形成“广东研发、东津生产”的双基地格局,“以商引商”的磁场效应持续释放。

服务为核留雁栖

返乡创业,“引”是基础,“留”是关键,“育”是核心。

康贝尔与鸿凯智能的快速发展,是东津新区当好“金牌店小二”,助力返乡创业者逐梦的生动注脚。

“从拿地到开工仅3个月,从建厂到投产不到一年!襄阳给了企业发展的底气。”张国喜的赞叹背后,是东津新区多部门联动提供“靠前服务”:组建专班提前介入项目规划,实现“拿地即开工”;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最大限度降低创业时间成本;主动协调解决员工子女入学等“家事”,让创业者安心发展,无后顾之忧。

鸿凯智能感受到了襄阳“雪中送炭”的温暖。2023年,鸿凯智能广州总部订单饱和、产能告急。对此,东津新区创新推出“五证同发”模式,一周内完成全部审批,为企业抢出半个月生产时间。得知企业需提前进场施工,东津新区协调相关部门两天内修通百余米施工便道,并铺设两条配套道路,保障大型设备运输。

“从供应商对接、政策推送,到员工招聘,东津新区的快速响应机制,让我们返乡创业少走了很多弯路。”谭志勇介绍,企业投产后的第一笔订单仅用22天就完成,比原计划生产时间提前了2个多月。

在襄阳的护航下,两家企业迎来跨越式发展:康贝尔40亩研发生产基地2024年5月投产,年产值已达3亿元,纳税超3000万元;鸿凯智能投资1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园2023年11月动工,2025年10月部分投产,年产值预计破亿元。

如今,康贝尔订单排至今年年底;鸿凯智能订单排至明年2月,海外业务持续拓展。这两家企业在襄阳的创业沃土上蓬勃发展,结出了硕果。

创新为帆助雁飞

如果说乡情是“引力”、服务是企业成长的“养分”,那么科技创新便是“归雁”筑梦领航的“核心密码”。康贝尔与鸿凯智能始终锚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勇立潮头,实现从“归雁还巢”到“筑梦领航”的精彩蜕变。

走进康贝尔生产车间,智能AGV机器人往来穿梭,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全流程数据可视可控。“设备能实现一键调宽、一键换线,效率比传统设备提升50%以上,人力成本降低30%。”张国喜介绍,这些“黑科技”的背后是50多项软件著作权和245项专利的坚实支撑。

鸿凯智能的“硬核”实力同样令人瞩目:研发的研磨设备精度达50纳米,研发的中空轴永磁直驱砂磨机改写行业技术标准;核心部件采用陶瓷材质,实现加工“零污染”,成为绿色制造标杆。

“我们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就是要把创新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谭志勇表示,只有持续强化研发投入,才能让企业在新能源装备领域始终保持领跑优势。

目前,两家企业深度融入襄阳产业发展大局:康贝尔针对本地汽车电子、军工航天产业需求研发的仓库管理系统、数字化生产线,已广泛服务于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鸿凯智能的超精细纳米研磨设备,为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并延伸出涂料、生物制造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归雁”化身“主人翁”,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成为助推襄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襄阳这片充满活力的创业沃土上,越来越多的“归雁”正展翅飞翔,为襄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邓植元|审核:陈声权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