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茨河承恩寺最开始叫啥名

©原创   2019-10-08 11:42   云上谷城

探究和考察大承恩寺历史文化名称,这个看似肤浅的问题,恰是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承恩寺,更好地传播和弘扬承恩文化的核心所在。特别是在当今文化大繁荣的盛世,对文化历史追根求源,尤为重要。



根据文献记载,谷城县茨河承恩寺肇始至今,先后有5次名称。始建时期的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叫“宝岩寺”;唐广德二年(764年)更名为“广德宝岩禅寺”;明天顺五年(1461年)改为“大承恩寺”;1956年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改“大承恩寺”为“承恩寺”;2006年承恩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冠以地域名称而名曰“茨河承恩寺”。

然而,在众多有关承恩寺的现代出版物中,记录其初始名称时经常出现名称混乱现象,比如“宝岩寺”“宝岩禅寺”“宝严寺”“宝严禅寺”等。(详见注引)事实上,承恩寺在同一时期的历史名称,一直都是统一的。



目前已知的时代最早且保存完好的承恩寺历史遗物,当属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的铁质洪钟。据《襄樊文物》记载,泰定铁钟是明初由本寺“迁移至襄阳钟鼓楼。在该楼拆除时,复将此钟迁移至绿影壁。”

近年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泰定铁钟再此转移到襄阳市博物馆所在地的昭明台内对外展览。

钟铭中有“襄阳路南漳县万同山广德宝露禅寺住持福增切口,本寺古来禅刹,乃是隋代炀帝公主创建道场以来,至唐朝广德二年(764年),请守义禅师革律为禅第一代住山传灯……”的记载,这个记载至少佐证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证明在元朝中期之前本寺就有了隋炀公主的传说;二是在泰定三年前后,茨河万铜山(狮子山)一带曾隶属于南漳县;三是经过唐代高僧守义禅师革律为禅之后,本寺才成为禅宗寺院。



铁钟整体保存较好,铭文局部稍有漫漶,使人们对文中关键字产生歧义,以至于把寺院称为“广德宝露禅寺”。粗略地看,铭文中的此字的确貌似“露”字。细查此字,可以确定它绝非“露”而应该是“巖”或“嚴”字。其重要证据是在此字右侧下端并无“口”字结构。检索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南漳县志》和《谷城县志》,均未见“广德宝露禅寺”以及类似名称的记载。

现存于承恩寺的宣德九年(1434年)铁钟,体量比泰定铁钟稍小,保存较差,通体由中文、八卦及卷草纹装饰。其铭文起首的“襄阳府万铜山广德宝岩禅寺洪钟记”中,就是“宝岩”的“巖”字。

在承恩寺天王殿东墙外侧并立有两通明代石刻,一为明正统八年(1443年)的“崇圣殿记”,一为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的“重修大承恩寺碑记”。在“崇圣殿记”起首的“广德宝岩禅寺水陆崇圣殿记”中,也是“宝岩”的“巖”字。文中有“安能具大庄严为无上之胜因”一句,其“严”(嚴)字用于此处并无异议。但是在本文结尾处“广德宝严禅寺当代开山住持绍曹洞正宗少林觉成”一句中,却是“宝严”的“嚴”。

此碑是承恩寺现存碑刻中时间最早的一通,因为它的名称“混用”,导致“重修大承恩寺碑记”中,也镌刻的是“寳嚴寺”,以及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的“敕赐大承恩寺碑记”(即玉碣碑)铭文中也采用的“寳嚴”之名。

现位于山门东侧的万历二年(1574年)碑刻中,“寳巗”的“巗”字则是左右结构。从字形结构以及字迹里面的积淀物上看,“山”字旁明显是当时添补的。这个现象至少说明当年在雕刻此字时,僧人和匠人们对于“巗”还是“嚴”字的问题,在思想与行为上的前后变化。清代碑刻中也有“宝岩”和“宝严”混用的现象。

那么,究竟应该是“宝岩”还是“宝严”呢?

2014年8月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卷一》(102页):“巖,高也。山之傍水壁立者为崖,崖之高起处为巖。高者必险,故邑之险者为巖邑,疆之险者为巖疆。”同书卷二(79页):“嚴,威重之貌。引申之,驭人以威曰嚴。如嚴酷之嚴,是。畏人之威亦曰嚴,如嚴惮之嚴,是。”1986年由四川和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大字典》(702页):“嚴,险要,也作‘巖’。《集韵·衔韵》:‘巖’,险也。或省。《左传·隐公元年》:‘制,嚴邑也。’陆德明释文:‘嚴,本又作巖。’”

原来如此!古文中“嚴”的含义可通“巖”和“巗”字。“嚴”字的上部或左侧加“山”部,即山岩的“巖”。这两个字,字音相同,字形相近。“嚴”字笔画较多,加上“山”部就更为复杂。所以在承恩寺历代碑刻多以“嚴”(严)通“巖”(岩)字。明清碑刻中采用的“寳嚴(宝严)”其实就是“寳巖(宝岩)”的本意。

据《谷城县志》记载,北宋重臣张士逊(964年—1049年)有《题宝岩禅师丈室》诗一首:“泉边开丈室,岩下诵金经。举目闲云冷,扬眉众峤青!”这里的“岩”当指寺院背靠的万铜山,其标题更是本寺名曰“宝岩寺”最直接的证据。

茨河五朵山阴有山名叫“狮子山”(万铜山),周围山势连绵,风景如画,堪称一方风水宝地,宝山之下建寺院名曰“宝岩寺”,这是对本寺初始得名最为浅显易懂的解读。就像我国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就因为地处少室山茂林之中而得名。(详见《少林寺志》)再如与谷城一衣带水的河南淅川县香严寺,就是取佛家经典中“香光庄严”之意,将原名“长寿寺”改为“香严寺”。(详见《中州古刹香严寺》)

综上所述,承恩寺的初始名称就是“宝岩寺”,即便在碑刻中镌刻的是“寳嚴寺”,其本质意义上仍然表述的是“宝岩”这个地域文化内涵,以及千年感恩之地的文化渊源。

作者:李富平

责任编辑:翟竞

编审:琚晓青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