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碧翠、林木成荫,他让堰河村从“穷山”变“金山”;小楼林立、游人不断,他把堰河从“村落”变“景点”;回归山田,凭热忱建设家乡;反哺故土,用真心服务群众。他,就是集“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荆楚楷模”等荣誉于一身的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
百炼成钢,他是敢想敢干的“闵黑子”
“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是堰河村曾经的真实写照。彼时的堰河村,老百姓吃粮靠供应、谋生砍山扒,住房干打垒,家家户户穷的叮当响,是名副其实的贫穷村。
自小在堰河村长大的闵洪艳,却对堰河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加之受老支书父亲的影响,闵洪艳始终想回到生养自己的家乡有一番作为。
1981年,高中毕业的闵洪艳在深思熟虑后回到了堰河村,从村小组会计做起,再到村里的副主任、民兵连长、调解主任,平凡的岗位,他勤勤恳恳干了11年。
漫长岁月里,看着村里的贫穷面貌,闵洪艳内心很是焦急。每每看到石花镇大酒店楼房,他总暗下决心:“以后一定也要把堰河村发展起来,让家家户户能骑上自行车!”
1992年,深受群众信任的闵洪艳如愿走上堰河村支书的岗位。面对昔日村里留下的烂摊子,这个30岁的汉子毫无畏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上村书记的闵洪艳感觉有用不完的劲,一心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让堰河发展起来。经过对五山的全面实地考察,闵洪艳认定五山的优势在山,出路在山。
开发茶园,说干就干。从1992年开始,每到夏闲冬休,总能看到一个魁梧的汉子挥汗如雨。但穷怕了的老百姓却并不买账,积极性不高且大多出工不出力。
“我必须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闵洪艳暗暗在心里较劲,从此,荒山上他的身边总会出现两个孩子拔草根、捡石块的身影。
带着老婆孩子在荒山上风吹日曝,时间久了,老百姓看不下去了,很快,党员们上山了,全村200多劳力也上山了。
酷暑严寒,时光交替,堰河村开始有了可喜的变化,茶园1200多亩,杜仲800多亩,经济林3000多亩,绿色经济真正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6年,昔日的荒山绿了,闵洪艳黑了,“闵黑子”的称号火了。
崭露头角的“闵黑子”很快被镇里“挖”走创立茶叶公司,带着对村里的不舍,他开始在公司大施拳脚,正是“钱”途一片光明时,却听说堰河村出事了。
原来,由于村务繁重,堰河村委竟然集体“撂挑子”了。堰河村的群众纷纷隔空喊话,希望“闵黑子”回村主持工作。
“当时凭自己能力,完全可以当老板出去闯荡。但自己土生土长,小时候基本上是听父亲党课长大,所以觉得带乡亲们致富是我应尽的责任。”回想起当时的初衷,闵洪艳义无反顾地回了村。
尽心尽力,他是一心为民的“好书记”
担任村书记27年,闵洪艳已经养成了不少习惯:每天天不亮起床,在村里四处转一转看一看;床头放着笔记本,半夜想到啥事,就马上爬起来记上;田间地头遇到问题,现场办公、当场解决......
群众随叫随到,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不欠国家、不欠集体、不欠个人,这是他的初心。
十几年前推行垃圾分类,老百姓不理解不配合,他就认死理,顶住压力让垃圾分类在一家一户落实,直到让老百姓养成习惯......
发展农家乐群众积极性不高,他就带头经营第一家农家乐,群众尝到甜头纷纷参与后,他又悄然退避,把实惠让给群众.....
发展初期修路,他就带着干粮摸早上山,天黑才一身疲惫往家赶,即使被竹茬子戳伤了脚板也不敢耽误,直到12.5公里的公路进了山;路好了要通电,他就多方奔走,搞到一批电线和电线杆子。在寒冬腊月,领着党员干部抢进度,一根根地栽杆子、架电线,硬是赶在腊月二十九前架通了线路......
前期发展困难,村里的钱都用在了修路架线上,干部们无法按期领到工钱,他内疚万分,过年前一天不辞辛苦找到自己卖服装的亲戚,为村干部们一人赊一套衣服,让干部过年换个新......
如今,堰河已经建成60多公里的水泥路和高规格旅游公路,水、电、网也通到家家户户,村庄小河环绕,民居古色古香,绿树苍翠挺拔,俨然一世外桃源。堰河村也因此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国家AAA级景区和湖北省旅游名村等诸多称号。
但闵洪艳的脚步却并未停歇,村子发展起来后,他又在教育引导群众上发力,让群众参与村庄建设,先后推出了堰河独有的“五个十佳”评先表优、学雷锋日等活动。
“堰河的建设从来没有停歇过,只要我还干的动,就一定会带领堰河的老百姓干下去。”谈起未来打算,闵洪艳异常坚定。
以上率下,他是身正影直的“铁包公”
1992年,刚刚接任堰河村党支部书记的闵洪艳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砍树买粮,砍树烧饭,青山被砍成了秃子山;经营管理不善,村集体收入一穷二白,人均年纯收入仅千余元;捕鱼捞虾,垃圾遍地,典型的脏乱差落后山村......
“当时村里有能力的都出门了,村里问题很多,经常有群众上访。”会议起刚刚上任时的情况,闵洪艳记忆深刻。
在实地考察的同时,闵洪艳觉得,堰河要发展,必须把脉号准,让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上任的第二个月,村里的电工找到闵洪艳,告诉他以后不用交电费了。闵洪艳沉思片刻后告诉电工,“从这个月起,所有村干部,没交过的都要交电费。”
“村里风气正不正,关键在村组干部。正人先正己,这是我们干部的立身之本,只有绷紧廉政这根弦,不占群众便宜,群众才会信任我们。”拿定主意的闵洪艳决定第二天召开组织生活会。
“有的村干部不交电费,把费用摊派到农户头上。”“个别村干部和家属不出义务工,占小便宜,搞特权。”“有些干部包窑厂后,私吞集体财产。”第二天的会议动了真格,整整持续了一整天。村“两委”班子的不良作风,毫不留情地被一一指出,不少干部被说的面红耳赤。
指出问题,接下来让干部知道底线,以身作则。随后,针对提出的问题,一系列村规民约相继出台:制定接待标准,杜绝铺张浪费;颁布严格禁令,杜绝捕鱼捕虾;规范干部行为,严管干部特权......
在闵洪艳的表率下,村干部纷纷看齐,村内风气有了极大改观,用集体土地和林场申报退耕还林等惠农补贴的情况在堰河村再未发生过。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多不胜数。
“一人富了不叫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为了让村里老百姓都富起来,闵洪艳带头成立了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分红比例高达50%。看到合作社赚了钱,不少群众希望入股。由于入股名额有限,找闵洪艳行方便的不在少数,甚至有亲戚“走后门”。
闵洪艳总是借故推脱,找的人多了,他就想出了“抓阄”入股的点子,直接堵死了“后门”。
“村干部必须代表党和政府形象,为百姓着想,这既是服务群众,也是维护基层干部形象”,闵洪艳说,“正是一件件小事上不偏不倚,我才能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
“只要一心想着群众,群众自然拥护你。”闵洪艳这样想,更是这样做。而获得的全国精准扶贫奋进奖、荆楚楷模、中国好人等称号无疑是对他的最大肯定。
通讯员: 刘江
责任编辑:杨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