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荐,省委宣传部组织评审,“荆楚楷模”2月上榜人物名单揭晓,湖北日报2月25日予以发布。
姓名 性别 政治面貌 基本情况 推荐单位
徐宗元 男 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担任武汉市委常委、武汉警备区政委)武汉市委宣传部
王新雯 女 中共党员谷城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 襄阳市委宣传部
杨胜伟 男 中共党员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茶学退休教师 恩施州委宣传部
甘英明 女 群众咸宁市崇阳县青山镇河岭村村民 咸宁市委宣传部
袁梅芳 女 中共党员荆门市汽车客运中心站退休职工 荆门市委宣传部
张义铁 男 中共党员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采油工人 省国资委
王燕 女 中共党员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 省卫健委
2月荆楚楷模先进事迹——
徐宗元 中共党员 退休干部(曾任武汉市委常委、武汉警备区政委)
徐宗元今年75岁,1998年退休。退休前,市委分工其挂点武汉市革命老区新洲凤凰镇开展扶贫工作。
20多年来,徐宗元有一半的日子是这样度过的:清晨6点多,匆匆来到汉口新荣村客运站,搭乘最早的班车赶往凤凰镇。此前,武汉城区到凤凰镇没有直达客车,他要先到麻城中转,有时去一趟就是4个多小时。
他每个月都要去凤凰镇,一去就是一周以上。全镇19个行政村187个村湾,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迹。
2005年前,温家凹的村民必须翻山才能走出村庄。他多次实地踏勘,撰写报告,最终,该村获得有关部门道路改造资金40万元。他还筹资1000多万元,使全镇19个村、397公里的道路全部硬化。
凤凰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产业。他了解到省政府出台扶持发展乌龙茶的政策后,立即向凤凰镇宣传。此后,5家企业连片开发建设标准化茶叶基地6230亩。荒山披“绿装”,茶园每年可吸纳300多位农民就近就业。
镇里一家建筑公司历年亏损,负债达196万元。徐宗元外出考察,帮助其获得武汉市建筑市场1100多万元的项目。现在,这家公司每年纳税1000多万元,成为全镇的纳税大户。
徐宗元退休收入可观,可他从不为自己多花一块钱,把节省下来的钱拿去资助困难家庭。20年来,他累计捐款7万元。
徐宗元曾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省十大扶贫突出贡献个人、感动荆楚“十大杰出老人”等荣誉。面对成绩,他说:“我只是做了老区人民的宣传员,党的农村政策的调研员,老区建设发展的联络员。”
卄载倾情,立项争资,兴企活商圆富梦;
三员笃旨,进村入户,排忧济困步康庄。
横批:可敬军休
省楹联学会熊政春撰
杨胜伟 中共党员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茶学退休教师
杨胜伟今年82岁了。
1959年5月到1997年6月,他在恩施农校任茶学教师。退休后的20多年,他无偿服务恩施州46家茶企,培训授课96期,培养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人684名,出版《恩施玉露》专著,为恩施硒茶产业发展壮大、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杨胜伟当老师时,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制茶技艺。1973年,他积累了近50万字的讲义,与陈先训主笔编写《湖北省茶叶生产与初制》一书。其中,“恩施玉露”部分就是杨胜伟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撰写的。1982年,这部分内容经杨胜伟充实后,被编入《湖北名茶》和《中国名茶》。
2006年,杨胜伟带领科研团队,与润邦茶业公司联合攻关,完成了“恩施玉露新工艺新技术研究”课题,获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认定。2014年,杨胜伟完成专著《恩施玉露》,首次提出加工恩施玉露的“工艺温度域”和“偶数法则”概念,系统总结了操作技术。
退休前,杨胜伟还有周末休息。退休后,他到处担任顾问,随喊随到。有企业出50万元年薪聘请他,他不为所动。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请他回校,到非遗传承基地传艺,他二话不说,受邀当天即投入工作。他说,只要还有能力,就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传承下去,最好的平台就是教学科研单位。
胜情承陆羽,诺践春风桃李璨;
伟业赋山茶,恩施玉露水云清。
横批:壮心不已
省楹联学会万峥嵘撰
袁梅芳 中共党员 荆门市汽车客运中心站退休职工
袁梅芳母亲去世很早,弟妹年幼,13岁时,她就帮爸爸挑起了家庭重担。在她快退休时,儿子又意外离世。她从来不会被苦难打倒,反而“燃烧”自己,温暖他人。
2002年,袁梅芳退休,利用自家的座机开通了“袁阿姨热线”,24小时免费为社会服务。
2005年11月8日晚,她接到武汉黄陂小陈的电话,小陈父亲脾气暴躁,不是打就是骂,他和随州一名女孩子谈恋爱,对方又提出分手,他再三央求都遭到拒绝,他想去报复这个女孩。第二天,袁梅芳写了一封近五千字的长信,开导小陈。每隔两天,她还打一次电话。整整三个月,终于有一天,小陈告诉她,不去报复女孩了,打算去湖南打工。袁梅芳给他汇款200元,鼓励他重新寻找幸福。
一对夫妻发生矛盾,妻子一气之下跑回钟祥农村的娘家,坚决要离婚。男方去了三次,岳父岳母不让进门,没有办法,他上门求助袁阿姨。袁梅芳二话没说,赶到钟祥,又转“麻木”,往女方家里去。中途一不小心,她摔得浑身是伤。到了目的地,对方不理睬,袁梅芳搬个凳子坐在他们身边,苦口婆心说了两个多小时。对方态度坚决,实在没办法,她说了自己受伤的情况,才感化对方。反复商谈后,这对夫妇和好如初。
荆门一位妇女遭遇丈夫暴力,为了把女方从暴力中解救出来,袁梅芳与女方在荆门跑了半个月。该妇女拿到判决书后,泣不成声:“袁阿姨,我会永远把你当妈妈。”
就这样,17年来,袁梅芳共接听求助电话13万余次,接待1.2万多次上门求助,劝阻98人没有实施犯罪,102人放弃轻生念头,129个家庭得到挽救。这期间,她用坏8部电话机,3台电脑主机,记录了约60万字热线日记。
一条热线,系牵世上可怜事;
万里行程,开解人间曲折心。
横批:热线情深
省楹联学会余德智撰
王燕 中共党员 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
王燕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妇科斗瘤士”。20余年来,她做了6000多台妇科疑难手术。
37岁的吴女士怀孕5个月时突发腹痛,超声检查发现其子宫上长了直径14厘米的子宫肌瘤,当地医院建议引产。吴女士好不容易怀上这个孩子,非常希望能保住这个宝宝,家人辗转找到王燕求助。
王燕顶着压力把吴女士收住院,她与超声科医生反复分析肌瘤位置,最终提出手术剔除肌瘤保孩子的方案。手术很成功,术后,吴女士保胎至足月,分娩了一个健康宝宝。
有人说:“有肿瘤切了不就得了,干嘛这么费劲地挖肿瘤呢?手术时间长,又麻烦。”“我是一名女性,然后才是医生。”王燕说,妇科肿瘤患者最怕听到的就是切除子宫、切除卵巢这些话。
面对一些不得已要进行切除的患者,王燕会安排一场夫妻共同参加的术前谈话。很多时候,王燕还会跟患者丈夫再单独谈一次,“子宫切除了,卵巢能分泌雌激素,卵巢切除了,脂肪也能提供雌激素,您的妻子还是女人。生命面前,盲目地保留器官是最大的自私和愚昧……”经过这样的疏导,大部分患者和家属都能接受切除手术。
2017年9月27日,王燕因为长期高强度的工作查出患上了重疾,需立即手术,医生要求她第二天马上住院。28日上午,王燕却“失联”了。王燕在自己需要立即手术的情况下,仍然决定先为病人做完手术。这是一台宫颈癌清扫术,难度大,要求高,王燕凭借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精神,顺利完成了手术,还缩短了时间。
从医以德,献艺以心,但凭博爱除顽疾;
济世之怀,回春之术,自化甘霖润众花。
横批:妙手留芳
省楹联学会高寒撰
王新雯 中共党员 谷城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
王新雯在基层法院从事审判工作26年,办结案件3000余件,无差错、无信访、无改判。“一日起诉讼、世代结冤仇,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王新雯说。
造纸厂女工黄某,工作时手被机器压伤,造成了7级伤残。因赔偿金和养老问题得不到落实,黄某向法院提起了诉讼。王新雯第一次见到黄某时,黄某一脸憔悴,身体瘦弱。如果黄某与造纸厂解除劳动关系,获得赔偿,这样一纸判决,能保证她后半辈子的生活吗?为解决黄某的后顾之忧,王新雯于是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原告、被告之间。她对被告说:“黄某现在有了伤残,如果和你们厂解除劳动关系,今后很难就业,厂里有没有适合她做的其他工作?”她又向黄某反复讲解法律政策,告诉她保留劳动关系的好处。最终,造纸厂同意黄某留在厂里工作,并调换了轻松岗位,也为黄某缴纳了养老保险等费用、支付了残疾赔偿金。
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工作遇到困难,王新雯总是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定能找到突破口!”
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1997年在谷城县过山法庭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涂某某一直躲债,家中也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无法执行。原告多次越级上访,一拖就是十年。王新雯调到过山法庭后,立下军令状:一定啃下这个“硬骨头”。
她“封闭”起来反复分析案情,外出了解被执行人情况。找到线索后,她每天天不亮赶到涂某某的住所附近守候,终有一天将他堵在了家门口。那一天,从早上5点到下午5点,整整12个小时,王新雯和同事反复做工作,只吃了包方便面。涂某某被法官们的敬业精神感动,最终将赔偿款付给原告。这起历时多年的积案终于执结。
天平正摆,明镜高悬,决断疑难方有度;
心细如丝,情柔似水,消除矛盾自无形。
横批:清风化雨
省楹联学会陈佐松撰
甘英明 群众 咸宁市崇阳县青山镇河岭村村民
甘英明的女儿三岁半就得了肾病,2012年丈夫查出了尿毒症。她一筹莫展时,第二个孩子也查出了肾脏病,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甘英明身上。为了这个家,她每天工作14个小时,搬砖8000块。“丈夫每周三次透析,要450元,日常开销150元,还有孩子们的治疗费、学费;一天搬8000块砖是150元,一个星期是1050元……”每天一睁眼,甘英明就开始算这笔账。为了赚钱,她每天奔走在县城的各个工地,只为了保证每天能搬足8000块砖。
傍晚时分,甘英明从工地回到租住的房屋。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光线昏暗。两张床、一张方桌、几张凳子,就是主要家具。屋内靠墙的桌子上,堆满了一家人的药,床头的墙上贴了十几张奖状。她说,这是女儿和儿子的,女儿读书不错,年级能排到前70名。
常年搬砖,甘英明的胳膊经常疼得抬不起来,但她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能看到他们健健康康上大学,我就知足了。”
甘英明的情况被崇阳县政协委员知道后,大家为她发起了捐赠。目前,甘英明的丈夫已享受精准扶贫政策,医疗费负担大大减轻,家里也有了低保,这些都令她非常感激。甘英明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病重的儿子“拉”回来。女儿陈佳钰期待,尽快考上一个好大学,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也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柔肩负重担大义;
弱手扶危挽至亲。
横批:义薄云天
省楹联学会邹立撰
张义铁 中共党员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采油工人
1980年出生的张义铁,勤学苦练好钻研,29岁成为江汉油田最年轻的采油工首席技师,30岁即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3岁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4年,江汉油田山东莱州湾清河采油厂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张义铁毅然报名前往。初到清河,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片盐碱滩,距市区有50多公里。恶劣的生活环境考验着张义铁,他和同事蜗居在不到20平方米的宿舍,每天过着宿舍——油井——食堂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
当时的清河采油厂生产工艺和管理面临很多难题。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成为张义铁钻研的方向。以前,更换一个损坏的油井阀门要停井3个小时,至少需要4个人拆卸维修。2009年,张义铁发明了新型油井铜套,1个人10分钟就可以完成维修工作。这项发明,在清河采油厂12个计量站推广应用,减少产量损失500多吨。
这些年,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119项技术创新成果,26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累计为企业增效创效6000多万元。
一些人看来,早早到达事业高峰的张义铁,再难有上升空间。但在张义铁看来,站在山顶,却看到山外有更多高峰可攀。
2014年,采油厂成立了油田第一家技师工作室,张义铁是工作室负责人。开班授徒,成为他当下最看重的事业之一。
他说,“工匠”追求极致完美,成为“工匠”的过程中,需要有“铁人”精神!
勇拓精神一脉承,前人王铁,后人张铁;
铎薪事业十年越,利在油田,美在心田。
横批:乐在其中
省楹联学会王泉珍撰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