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区县,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再生资源生产基地,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每年回收各类废电池、废钢、废铝、废塑料200多万吨,再生资源产业产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七成——2017年,是谷城县再生资源园区成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后蓬勃发展的一年。
如何让再生资源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谷城县委书记伍义兵说:“回收求增量、利用少排放,瞄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不断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子,是成就示范基地的根本。”
一流企业生成一流示范基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谷城县就开始了对循环经济的探索。
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坦率地讲,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循环经济为何物!”金洋公司董事长李富元说,“当时是厂子面临倒闭,我必须想办法。”于是,在李富元的带领下,企业转型进入再生铅领域,成立废旧电池综合利用研发中心,研发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无污染再生铅技术。
有了技术支持,金洋公司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之路步入正轨,谷城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也开始茁壮成长。
任何一个园区的建设,都需要一个或数个大型企业来作为建设的主干和产业链的重要节点。
在谷城,已形成了以金洋公司、骆驼集团、美亚达集团、三环车桥、三环锻造为龙头的特色产业园区。各大企业通力合作,打造了“废物回收—废物利用—再生产品”的产业链条。“未来几年,谷城有信心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做大做强,向工业经济规模千亿级迈进。”谷城县县长黄克立说。
一流产业激活一流示范基地
依托园区各大龙头企业的发展,谷城形成了五大产业:再生铅产业、再生铝产业、再生钢铁产业、再生塑料产业和生物质能源产业。
以金洋公司为龙头的再生铅产业,是全国同行业的一面旗帜。
走进金洋公司生产车间,各种车用蓄电池堆积如山,机器隆隆运转,机械抓手把废旧蓄电池放到传送带上,进入低温连续熔炼生产线进行破碎分选。这些从骆蓄公司回收的废旧蓄电池摇身一变,成了“金疙瘩”。
金洋公司董事长李富元告诉记者,电池经过破碎分选,把含铅供料在熔炼炉里熔炼、精炼,生产出铅和铅合金,返销给骆蓄公司生产铅酸蓄电池。蓄电池中的废硫酸则被加工成硫酸钠,成为造纸、制作玻璃制品的原料;外壳和隔板提炼成塑料,制成新的蓄电池外壳。
再生钢铁产业在谷城也是红红火火。三环车桥、三环锻造等企业的废钢、铁屑,经过谷城1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回收进行熔炼铸造,制作成制动鼓、支架、桥壳等几百种汽车零部件,返销给三环车桥、三环锻造,并销往国内外大企业,形成以废钢铁为原料双向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产业。
在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能力上,谷城县建设了再生资源基地,引导民间资本“捡破烂”,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超过200万吨。
一流设施筑就一流示范基地
发展循环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为实现谷城县再生资源园区绿色发展,谷城县坚持基础设施共享化和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化。
在基础设施共享化上,谷城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国家和湖北省对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城市矿产”的政策支持,按照基础设施共用、相关企业共联、有效资源共享、环境污染共治的思路,大力加强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谷城县已累计投资15亿多元,实现了水、电、路、气、通信、网络“六通一平”,投资1.2亿元建设了聂家滩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达6万吨。园区内各大企业也纷纷出力。金洋公司董事长李富元说:“仅2017年公司就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废物利用技术改造。其中,废水循环利用每年节水百万吨,废渣年提炼再生铅1万多吨,废气中的热量变成蒸气,用于生产生活。”
现在,谷城县再生资源园区的所有企业都实行了煤改气、煤改电。
科技创新、技术共享、信息服务成为谷城县再生资源园区的最大驱动力。该县支持企业创办研发机构3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7家,建成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大力引进国际高精尖装备和技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现已拥有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低能耗再生铅铝和清洁化利用废钢铁等技术。
发展绿色经济,不能局限于一块区域,必须将这条发展之路拓宽,才能使经济增长走上快车道。
在鄂西北再生资源交易中心,500家再生资源回收中转交易所、680个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开始运作,形成覆盖湖北境内,跨陕南、渝东、豫西南的泛省域回收体系。
鄂西北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内,以渤海现代物流公司为龙头,联合国家物资储备局,一家现代物流中心正在全力打造。电商交易中心正在建立,电子交易系统、交易软件、客户端、行情端,不仅可为企业的销售、回款、定价提供巨大便利,而且让更多的园区企业能够将触角延伸到全国市场。
来源:襄阳政府网
(责任编辑:魏燕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