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产业遍地开花 谷城发展虾稻共作基地1.4万亩

2018-08-29 15:11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李璐  

谷城县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紧盯市场需求,因势利导,创新发展“虾稻共作”新模式,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三农”发展良好态势。

在茨河镇白龙庙村稻虾共作示范基地,村民胡军道一大早就忙着为稻虾基地拔草、放网。自从村里去年开始发展稻虾共作以来,老胡就把自家的10亩土地流转出去,除了稳收几千元的土地流转费用,老胡又在稻虾基地找了份看管基地的活儿,一年下来,老胡能多收入一万多块钱。

县农业局副局长李洪林说:“稻虾共作这种模式是小龙虾和水稻共生共赢的一个好的模式,小龙虾排泄的粪便可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一定的肥料营养,而水稻可以为小龙虾生长发育提供遮阴躲避的场所,同时水稻的生态环境为小龙虾的生长提供天然的食物。”

“虾稻共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茨河镇是谷城县最早发展稻虾共作的试点乡镇,去年,谷大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该镇白龙庙村流转200亩水田进行试验,一经尝试,便带来可观收益。

谷大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李道军说:“目前200多亩虾田可养2万多斤虾,年收入60万元左右,比种稻谷要翻几番。”

体型大、颜色鲜亮、肉质饱满的小龙虾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稻米接近天然生长,品质口感大大提升,茨河贡米自从注册“红心柳”商标后,价格更是创出每斤8元的历史新高。

谷城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境内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 “稻虾共作”种养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在湖北壹品虾稻、湖北谷大、谷城守义、湖北宏景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下,谷城县小龙虾产业遍地开花,养殖面积已超过1.4万亩,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全县600余户农民及贫困户共同致富。

李洪林表示,按照优质高效的要求,把发展稻虾共作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市场前景看好,谷城发展积极性很高。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力度,把稻虾产业作为全县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来源:云上谷城全媒体记者:琚晓青  任艳)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加载中。。。。
表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