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南河镇苏区村贫困户彭国全,在市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下,走多元化经营之路,实现脱贫。今年以来,彭国全的养殖业从养羊发展到养鸡、养兔、养鱼,家庭收入有望突破8万元。 通讯员 江伟兵 摄)
“艳子,你的快递来了,快到电商超市来拿。”6月27日,谷城县南河镇苏区村网格员李红云在便民服务微信群里发出通知。村民所说的电商超市,指的是市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建立的苏区村电商旅游服务中心,5月31日正式开业,预计今年将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
南河镇苏区村是集库区、山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重点贫困村。全村340户1326人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43户369人,在市委宣传部和谷城县国家税务局驻村帮扶下,2016年已整村出列,截至目前未脱贫人口41户61人,其中16户五保户纳入政府兜底照顾,10户正进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预计今年年底将实现全部脱贫。
培育特色产业
面对少数贫困户“不愿脱贫”“等靠要”的惯性思维,市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创新扶贫方式,让贫困户从思想深处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全覆盖式进行政策宣传。苏区村在村委会开设“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栏”,集中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对于家庭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驻村扶贫工作队逐户上门走访,送去《精准扶贫政策“明白袋”》,挨家挨户商定脱贫致富措施,鼓励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并将扶贫措施落实到户,将“明白卡”张贴在贫困户家中,让贫困户与帮扶责任人双方接受村民监督。
探索建立产业发展激励机制。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改变过去扶贫工作队送猪仔、送羊羔等送钱送物做法,通过以奖代补形式,按户平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对勤劳致富的贫困户给予奖励。
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户彭国全由于缺乏养羊经验,导致家庭收入不能实现稳定增长。市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江伟兵多次上门交流沟通,引导他关注市场行情,控制养羊规模,走多元化经营之路。今年以来,彭国全养羊规模从120只降到80多只,发展养鸡300多只,散养兔子20多只,在鱼塘放养2000多元的鱼苗。今年,彭国全家庭收入有望突破8万元,仅发展特色养殖业就可获得1万元的各类奖补资金。
激发内生动力
为了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苏区村自我脱贫能力,市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绿色发展,做好休闲观光农业大文章,逐户帮扶、点对点脱贫。
稳步推进休闲观光产业园建设。以苏区村郑家店为核心区,重点推进红心猕猴桃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截至目前,苏区村猕猴桃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亩,成为目前谷城县最大的猕猴桃基地,为今后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光伏发电,解决当前贫困户增收问题。在苏区村建成100KW的光伏发电场,每年发电收入达8万多元,惠及20多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收2000元。
争取公益性岗位,增加工资性收入。为贫困户褚万学等争取到养护村庄道路名额,年可增收1.2万元;将贫困户冯天明、司汝强列为护林员,年可增收4000元;将贫困户孙善明、程均范等4人列为环境卫生员,负责村庄环境卫生打扫,每月工资1100元。
让数据多跑路
苏区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村民很少到外面购买食品和生活用品,一般都是外面的游摊散贩用皮卡车把东西拉进来供村民采购。“村民长期购买这些无法保证安全的食品和生活用品,他们的健康让人担心。”江伟兵说。
如何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城市便捷的生活服务,同时又能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打牢基础?经过认真考察和论证,市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引进华夏创谷有限公司,建成谷城县第一家村集体所有的电商超市,实现网购、快递收发、政务信息、商超、农药化肥种子代购、农副产品代销等一体化运营,打通苏区村对外购销“最后一公里”。
让农民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苏区村电商旅游服务中心最大的优点是惠及全村百姓,使苏区村群众不出村可以收发快递,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帮助贫困户销售土鸡蛋、野蜂蜜、猪肉、羊肉、牛肉、兔肉等农特产品,更为红心猕猴桃打开电商销售渠道。
电商超市实行村民“会员制”,购物可积分,勤劳致富、做好人好事也可积分,年终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超市经营收入将重点用于照顾家庭无劳动力的贫困户,把“会员卡”变成扶贫工作的“惠民卡”“连心卡”。
曾经产业落后的苏区村,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振精神,跨越发展,一个红色旅游美丽村庄正呈现在人们面前。
(来源:襄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