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快速推进

2025-10-28 09:07   云上谷城

楚能百亿项目落子襄阳——

一支同频共振的政企协奏曲

10月19日8时,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简称楚能襄阳项目)工地已奏响建设交响曲——百余台挖掘机、推土机轰鸣,安全帽在工地上跃动……哨音与机械声交织,诠释着“襄阳速度”的硬核魅力。

这块热土上,承载的是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楚能新能源)投资220亿元、规划年产70GWh锂离子电池的超级项目。项目将打造电芯、PACK生产到储能系统的全产业链,助力襄阳跃升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

对楚能新能源而言,这是千亿蓝图的关键落子;对襄阳而言,则是“两资三能”工程的硕果,标志着新能源产业从“聚链”到“成群”的质变,生动演绎着企业与城市的双向赋能。

楚能新能源为何选择襄阳?答案藏在“襄阳效率”与“襄阳实力”的基因里。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坦言,襄阳的交通区位、工业基础及成熟的汽车产业,为企业提供了沃土。但真正打动企业的,是襄阳“有呼必应”的务实作风:“项目服务专班即刻响应,重商亲商的诚意让我们深感温暖。”

为保障项目高效落地,襄阳市委、市政府组建高规格服务专班,推行“五化”管理模式,创造多项“襄阳速度”。“围绕10月28日开工目标,我们昼夜奋战,场平工程已基本完成。”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楚能项目工作专班常务副主任乔军强告诉记者,面对工期紧、阴雨多等挑战,专班成员扎根一线,用“铁打襄阳”精神冲刺节点。

楚能新能源襄阳基地副总经理范志伟感慨道:“我们一个部门都没跑,进展却远超预期。”团结与高效,成为襄阳留给企业最深的烙印。

楚能新能源的到来,也为襄阳新能源产业注入新动能。项目建成后,不仅是现代化生产基地,更是产业引擎,将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完善区域产业链,增强襄阳在全国新能源版图中的分量。

楚能新能源成立4年已成为行业新锐,产品进入多家能源集团及车企。2025年上半年,其全球储能电池排名前五,动力电池装车量单月破3万辆,跻身全国前十。代德明信心满满:“我们有能力将襄阳基地打造为新能源科技领军企业,贡献‘楚能力量’。”

从楚能新能源的果断布局,到襄阳的全力护航;从项目的快速推进,到产业链的加速完善,这场双向奔赴早已超越简单的选址与招商。它是优质企业与活力城市的相互成就,是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

再添产业发展新引擎

——写在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开工之际

荆楚产业高地——襄阳高新区再添产业发展“新引擎”。

10月23日,记者走进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建设现场,穿过略带泥泞的土地,只见一番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

项目投资220亿元,占地1608亩,建设年产70GWh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单体投资规模、设计产能、产业带动,均属空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决胜“十四五”收官,迎接“十五五”开篇,加快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建设意义重大。“高新区干部职工在服务项目建设过程中砥砺了精神,营造了高昂的发展气场。”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尽心竭力高质量服务项目建设,确保2026年11月投产运营,为襄阳新能源产业崛起、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高新力量。

不惧风雨 钢板铺路拼命干

秋雨绵绵,正好磨砺“铁打襄阳”精神。

10月23日早上8时,刘先生将渣土运输车开出工地,仅用3分钟就修好了漏气的轮胎,然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场地平整工作中。

“50天来,每天早上7点开工,第二天凌晨3点收工,食物都送上工地。”刘先生说,作为一个襄阳人,为了襄阳的建设发展,拼了命也要干好。

10月21日,襄阳放晴。当晚,场地平整现场,卡车灯光蜿蜒成“长龙”,照亮工地夜空。“抢晴天,战阴天,刮风下雨是好天,黑夜也是好时间。”高新区主要负责人来到项目工地,查看施工进度,调度资源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卡点问题。

“按一般施工效率计算,这么大体量的项目没有3个月根本完成不了。”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楚能新能源)襄阳基地副总经理范志伟说,高新区仅用50天,就完成了80%的工程量;最难得的是,这50天里,有40余天是阴雨天。

排除万难,唯有胜利。“天公不作美,篷布覆地抢夺干土区;车陷泥潭,推土机推着前进;没有施工道路,钢板铺路继续干……”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楚能襄阳项目工作专班常务副主任乔军强介绍,截至10月23日,项目场地平整工作完成清淤16万立方米、挖土230万立方米、填土265万立方米,确保10月28日项目如期开工。

“五化”管理 换来“五证同发”

10月27日中午时分,范志伟拿到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投资备案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设计方案审查通知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拉开年产70GWh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建设序幕。

9月15日,襄阳市政府与楚能新能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10月28日项目开工。围绕这一目标,高新区梳理出33项推进清单,一项一项明确推进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项目督导组日清夜结……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责任化、履责考核序位化,襄阳“五化”管理要求在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建设过程中贯彻始终。

先进管理模式,管出澎湃效能。1天完成新公司名称核准、企业注册、项目备案等工作;3天完成征地及附着物补偿协议签订;7天7夜挖通高17米、宽20米、长1.2千米的临时沟渠;30天完成土地挂牌……

政企同频共振,奏出和音悠扬。“根据项目建设需要,襄阳中环水务有限公司15天完成用水报装条件,启动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开发区供电中心6个工作日落地5台1250kVA临时用电变压器,临时用电线及时通电;襄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正根据项目设计需要,积极筹备燃气供应管网工程建设。”高新区米庄镇党委副书记、汽车园办副主任李禹介绍,项目建设过程中,楚能新能源紧锣密鼓地准备各项办证资料,高新区各级各部门日夜兼程服务项目建设,互相支持,无缝衔接,一天都没落下。

“在服务项目建设过程中,高新区上下一心。”范志伟说,同样资料只要一次,所有办证部门共享;“五证”报批无缝衔接,“容缺办理”“并联与串联审批”等工作机制一路绿灯,将流程做到最优化。

“高新区干部群众的创新思维和拼搏干劲,坚定了我们扎根高新、发展高新的信心和决心。”范志伟说,将不负高新人民的期望,建好项目,达产释能,共同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龙头带动 崛起产业高地

高新区发展新能源电池的优势明显。目前,在新源能电池制造领域,高新区已汇聚隔膜、封装用胶、活性剂、结构件、电池制造、电池制造成套设备、电池检测成套设备研发制造等动力电池产业龙头企业20余家。

襄阳惠强研发的“一种三层共挤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国内首创、世界领先。凭着过硬的技术,襄阳惠强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头部企业核心供应商。

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运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PACK技术和卡尔曼滤波算法,完成了超宽温带低压高功率车用锂电池的研发,成为业内少数掌握该技术的企业之一。

湖北德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数智化测试与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今年三季度,楚能新能源储能电池出货量进入全球前三,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攀升。目前,楚能新能源已建成110GWh有效产能,在建产能400GWh,达产后将实现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

头部引领,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式发展高位启动。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是楚能新能源在湖北布局的第四个产业基地,襄阳将成为湖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截至目前,高新区投产的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产能已达到43GWh。70GWh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落地,高新区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将大幅提高。崛起新能源产业高地,高新区指日可待。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邓植元|审核:陈声权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