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间,一根根电杆矗立,一条条银线穿梭,覆盖378.4平方公里的紫金镇。黎小龙——这位曾经的上海武警战士,如今带领无人机班组,守护着辖区内20余万群众的万家灯火。

深秋山区,寒意渐起。黎小龙正熟练操作无人机,对一条30多公里长的10千伏线路进行精细化巡检。从武警战士到电网人,从保家卫国到守护光明,这位1996年出生的青年,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场坚实的职业转身。
从军营到深山:角色转变中见本色

黎小龙曾是一名在上海服役5年的武警。2022年9月,他加入国网谷城县供电公司紫金供电所,开启了电力生涯。
长达6个月的入职培训中,爬杆、蹬杆、放紧线、换表、操作系统等技能,对别人来说或许吃力,他却因部队的历练而从容应对。“别人觉得爬杆累,我有当兵的经历,不觉得累。”他淡然地说道。
紫金供电所仅有15名员工,却要服务378.4平方公里的辖区,人均服务范围超25平方公里。面对繁重任务,黎小龙从不推诿,始终尽职尽责。他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2023年晋升为工作负责人,统筹运维、服务与营销工作,并担任无人机运维班组负责人。
脚步丈量责任:成长路上写担当

初任安全员时,黎小龙负责5个村、1800多户、覆盖60多平方公里的用电服务。山区道路复杂,他与师傅花了两个月才摸清基本路线。老师傅曾说:“就怕我退休了,没人记得这些路了。”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山区电力人的传承之忧,也坚定了黎小龙接续使命的决心。
2023年4月,紫官联线跳闸后,黎小龙与师傅清晨8点出发,翻山越岭徒步8个小时,下午4点才找到故障点。“鞋衣湿透,背包十几斤,没吃午饭,还要提防捕兽夹,只能用棍探路。”那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传统巡线的艰辛。
此后,他主动前往武汉学习无人机技术,并于同年6月归来后组织员工培训,推动无人机在复杂地形巡线中应用,显著提升了运维效率与安全保障水平。
坚守诠释初心:服务之中见真情

黎小龙负责的片区农村五保户多,他常自掏腰包垫付电费,累计超500元。“服务至上,群众诉求要第一时间解决。”这是他坚守的理念。他主动为孤寡老人、困难群众检查线路、消除隐患,用贴心服务传递温暖。
2025年7月,雷雨导致大面积停电,他连续奋战7小时,冒雨排查更换设备,以最快速度恢复供电。“只要群众家里灯亮了,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这句话,是他不变的承诺。
传承与奉献:青春如光映深山

黎小龙是宜城人,离家170公里,车程3小时。孩子刚满月时,他因工作繁忙,有时一个月难回一次家。面对山区生活的偏僻与孤独,他将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辛勤付出终有回响。2024年,黎小龙荣获县公司“优秀工作负责人”“营销管理先进个人”称号,在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被授予谷城县“五一劳动奖章”。2023、2024年,他连续两年参加全市“百人百机万里”活动,专业技能广受认可。

操作无人机穿行山林时,他常想起部队首长的话:“一块好钢,无论放在哪里,都会发出自己的光芒。”
在紫金镇的青山绿水间,他找到了新的战场——那是由银线连接的万家灯火,是五保户家中重新点亮的温暖,是故障排除后村庄重现的光明。
军人本色未改,守护的从防线变成了电网;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滚烫。
记者:詹丽 通讯员:梁宗武
编辑:邓植元|审核:陈声权 琚晓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