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记者在东风襄阳工厂看到,产线改造已经启动,总投资106亿元的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产业基地项目已驶入建设快车道。
目前,东风襄阳工厂的工厂改造整体技术方案及第一阶段工业化改造的发包工作已圆满完成。
这一重大项目的落地,不仅将推动技术革新、创造就业机遇,更将重塑产业生态,为襄阳打造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轻型越野车制造基地注入强劲动能,为我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襄阳力量。
技术升级是该项目最鲜明的底色。作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华为强强联手的首个整车项目,该项目将全面引入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和IPMS(集成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先进管理体系,开放华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全栈技术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襄阳制造的智能越野车将搭载全球顶尖的智能化系统,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质变跨越。”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将推动本地产业链与华为技术体系的深度耦合,加速襄阳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网联化领域的技术积累与迭代创新。
技术升级的步伐铿锵有力,就业拉动的效应同样令人瞩目。
“从产线调试到整车装配,从技术研发到营销服务,项目将创造大量岗位,目前已集结及招聘人员200余人。”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户我市,同步成立的猛士科技(襄阳)有限公司已于9月26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持续扩大,涵盖智能网联研发、“三电”系统集成、数字化管理等多个方向,同时也将释放一批生产型普工岗位,这些都为本地居民、高校毕业生和技术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就业机会。
此外,项目的持续推进还将产生强大的“磁吸效应”,汇聚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襄阳,并同步带动物流、售后、金融等配套服务领域的就业增长,最终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就业促进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项目的落地,产业集聚效应也正以“以整带零”的模式加速显现。
襄阳汽车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但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化网联化零部件等“双高”零部件产业仍有短板。
“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产业基地项目的落地,精准破解了这一困境。”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将紧扣“链主”企业需求,靶向招引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企业,推动本地零部件企业加速融入新能源配套体系,“这种‘引进一个链主、带动一条产业链、形成一个集群’的实践路径,将有效破解我市本地企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难题,构建起从整车到关键总成的产业链生态。”
放眼更大格局,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产业基地项目不仅是单一企业的布局,更是襄阳汽车产业转型的战略支点,不仅将推动汽车整车生产实现从“油转电”的根本跨越,更将带动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加速汇聚。
与此同时,项目通过创新合资模式建立扁平化治理机制,探索出政企协同、央地合作的新范式,这种“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业协同”的机制创新,为襄阳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邓植元|审核:陈声权 琚晓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