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趟“襄阳—厦门—东南亚”国际铁海联运专列顺利抵达厦门,所载货物立刻换乘海轮,扬帆起航奔赴东南亚国家。
“这次66个标准集装箱的货物,享受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快速通关模式,货物到港后直接装船,衔接毫无缝隙,中转时间和资金成本大大压缩,而且整列发送,运输的时效性和稳定性都有保障。”厦门港湖北铁海联运负责人、湖北海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清俊向记者介绍。
此次“襄阳—厦门—东南亚”国际铁海联运专列的成功开行,为中原腹地货物出口东南亚又铺就了一条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新通道,不仅能把福建沿海的贸易商吸引到襄阳及周边采购,还能推动襄阳及周边货物走向国际市场。
曾清俊表示,市场情况显示,东盟是襄阳主要贸易伙伴,集聚了襄阳及周边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襄闽籍企业,这与厦门港的优势航线高度契合,为这条国际物流新通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全国铁路枢纽之一,今年以来,襄阳坚定实施“枢纽提能”战略,全力构建“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出台《国际物流通道支持办法》,大力支持发展铁海联运,加速推进“南港北铁”集疏运体系建设。
“依托襄阳综合保税区、铁路物流基地等平台,襄阳已被确定为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市商务局口岸科科长赵坤介绍,商务部门坚持以“港”为媒,常态化开行襄阳至宁波、南沙、厦门的国际铁海多式联运班列,不断拓展“链”动全球的物流大通道。
湖北飘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湖北飘扬)就是这一物流大通道的受益者。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飘扬拥有多个自主品牌商标,能独立进出口各类农副产品,产品远销全球多地。
“同样的目的地,以前大概需要半个月才能到达。”湖北飘扬总经理汤茂勇告诉记者,“现在走襄阳至南沙的国际铁海多式联运班列,基本一周就能到。全程集装箱‘点对点’运输,沿途不用二次开箱,货损率降低了,我们每月发10个集装箱,大概能节约5万元。”
无独有偶,襄阳—宁波国际铁海多式联运班列自2012年开通以来,凭借较低的物流成本,在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方面也是效果显著,吸引了襄阳及整个汉江流域的汽车、汽配、农副产品、家具、化工产品等货源,已成为进出口企业的优选。仅今年前8个月,襄阳—宁波国际铁海多式联运班列累计发送量就达1500余标箱,为襄阳外贸出口企业节省了约40%的物流运输成本。
“零散发运从襄阳出发抵达宁波北仑港需要5—6天,如果编组为班列则在途运输时间不到2天,随后直接装船出发,大幅缩短了运输周期。”浙港物流集团鄂西片区经理魏婷举例,“比如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东风商用汽车,在襄阳生产后,就采用‘区港联动,抵港直装’的模式发往目的地,进一步提高了企业通关便利化,加上综保区和通道政策叠加,企业成本大大降低。”
随着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的强力推进,叠加外贸进出口“育主体、调结构、稳增长”等一系列措施的成效显现,今年上半年襄阳外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8%,其中出口表现尤为抢眼,出口额达20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5%。
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龚从志表示,铁海联运采用本地装箱、通关一体化模式,有效降低了企业发运成本,较好保障了企业出口用箱需求,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提升国际物流通道能级,全力打通运输堵点,优化运行流程,构建更高效的物流网络,为襄阳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