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卡片太管用了!上面电话清清楚楚,民警响应快,及时想办法解了地里的渴,这才有了好收成!”9月1日,金风送爽,谷城县盛康镇贾庙村李老汉看着即将丰收的水稻高兴地说道。
一个月前,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贾庙村水井见底,村民生活用水告急,田里的稻谷更是被晒得蔫头耷脑。李老汉的儿女在外务工,偌大的庄稼地单靠自己浇水解决不了问题,他急得满面愁容。
情急之下,李老汉看到了贴在家中冰箱上的警民联系卡,并尝试性拨通了社区民警小杨的电话,没想到,派出所立即协调来消防车,不仅帮忙浇灌了庄稼,更为全村缺水的乡亲们都送来了清冽的饮用水。
这张由盛康派出所精心设计并广泛发放的“警民联系卡”,小巧精致、信息详实,正成为盛康镇居民挎包里、手机壳后、冰箱门上最常见的“常住客”。卡片正面,社区民警的姓名、联系电话、派出所值班报警电话一目了然,背面则印有反诈安全小提示。方寸之间,汇聚了居民最可能需要的关键信息和求助渠道。
“最初设计发放联系卡,主要是为了方便群众报警求助,让群众知道‘遇事找谁,怎么找’。”盛康派出所所长付路介绍,“但在实际工作中,这张小卡片的功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8月22日深夜,前后街社区的两家住户因为噪音问题引发争执,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动手,热心群众及时通过警民联系卡上的值班电话进行了反映。
值班民警立即分别上门了解原委,发现是楼上住户家中孩子年幼,夜间跑动所致。民警随即给出中肯的建议——楼上铺上地毯减少噪音,楼下的住户多些邻里包容,并提议双方加个微信,确实需要制造响动时提前打个招呼。
随后,值班民警又将矛盾纠纷移交给社区民警进一步关注,一场可能激化的邻里纠纷就这样被心平气和地化解了。
“多亏了这张卡片,不然为这点小事打起来,受伤不说,两家可能就结成仇人了。”楼下的住户赵先生感慨道。
小小的警民联系卡也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咨询卡”。居民办理户籍业务前会拨打电话询问流程、邻里发生小纠纷时会主动联系民警调解,甚至看到可疑人员也会及时向社区民警反映。卡片极大地拓宽了信息收集渠道,使派出所能够更早、更准地掌握社区动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警务工作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的有效转变。
同时,卡片也倒逼民警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电话24小时开机,群众随时可能打进来,这对我们既是压力,更是动力。”社区民警李策表示,“它时刻提醒我们,警察的职责就在身边,服务群众永远在线。”
据统计,自全面推广警民联系卡以来,辖区内的报警求助响应时间平均缩短了约15%,群众对社区警务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显著提升,涉及民生类的矛盾纠纷警情数量下降明显。一张小小的警民联系卡,背后体现的是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积极探索,将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平安植入了群众心坎里。
通讯员:李佳宜
一审:邓植元
二审:冷晶晶
三审:张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