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乡镇新画卷】山泉水乡·鲟游小镇(四)奏响“鲟游 寻游 寻幽”生态旅游三重奏

©原创   2025-07-25 15:33   云上谷城

盛夏时节,走进谷城县庙滩镇,目之所及的是令人心醉的绿意,是干净整洁的村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近年来,庙滩镇正以“鲟游、寻游、寻幽”为笔,破题文旅融合,挥毫泼墨间绘就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庙滩镇的八仙洞水库,青山环绕下的水库碧波荡漾、水清岸美。这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水库,如今正在全力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无人机视野下,中华鲟养殖基地三面环山,背后倚着八仙洞水库的堤岸。基地里,黑亮的鲟鱼最大的重达300斤。

湖北华鲟庄园负责人蒋大军介绍说:“我们是2014年引进中华鲟,这里水质比较好,水温在18度到25度,去年基地有20多万尾,今年我们又加大了繁育力度,为保护中华鲟作出努力。”

中华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华鲟庄园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研究所合作繁育中华鲟,每年定期放流。除此合作项目,华鲟庄园还依靠核心养殖技术,发展商品鲟鱼养殖。

湖北华鲟庄园负责人蒋大军告诉记者:“我们跟水产科学院专家学习了繁殖技术,自己孵化鱼苗,自己建车间,加工一些鱼片供我们自己的餐厅。苗种孵化以后,发给附近符合养殖条件的村民,然后我们来回收,这个市场还是挺大的。我们去年接待游客大概有5万多人,旅游收入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

从鲟鱼跃动的水泽向北,郭峪村的青瓦白墙间,藏着另一段滚烫的记忆,这座被航天精神浸润的村落,正让三线建设的红砖厂房,成为照亮年轻人的精神坐标。

郭峪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村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42所国营红星化工机械厂旧址深藏于此,入选湖北首批省级工业遗产名录,目前正全力打造襄阳首个以航天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村落。

庙滩镇郭峪村党支部书记张清海说:“厂区旧址见证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历程,承载着老一辈军工人的永久记忆,每年有3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厂区完整保留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三线建设场景,近年来,庙滩镇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修旧如旧,进一步激活工业遗产活力,成为传承航天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还能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

庙滩镇郭峪村农家乐老板张清芝介绍:“我们这里以前是航天42所的旧址,这几年他们又回来建了一个试验场,配套的还有科普体验馆、展览馆,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现在几乎每天都能接到订单电话。”

高桥河村的鲟龙溪,是藏在盛夏的清凉密码,踩着鹅卵石溯溪而上,别提多惬意。据当地人介绍,高桥河村是庙滩镇泉眼最多的村落,村内大大小小泉眼有十几个,游客来这里可以露营、溯溪、摸鱼、品山野美食,是一个寻幽探险的宝藏地。

庙滩镇借助山泉水优势,将万泉河、董家泉、鲟龙溪、龙王洞等景点穿线成珠,打造一条集农耕文化体验与地道美食品鉴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游客李女士说:“我每年都会跟家人一起来,这里不仅可以品尝柴火灶炖的山泉鱼,到邓家湾采摘黄桃,还能带孩子来玩玩水,感受鸟语花香,是个非常理想的寻幽之地。”

2024年,庙滩镇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庙滩镇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幅均超65%。

庙滩镇宣传委员、副镇长丁诗鸿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全力以赴,围绕建设“山泉水乡鲟游小镇”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特色名镇”目标,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为湖北省旅游名镇,从鲟鱼跃动到航天逐梦,从探幽秘境到泉韵悠长,庙滩镇正以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产业为支撑,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之路,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与远方。

记者:余运超 陈渊 袁鹏 周龙 通讯员:丁诗鸿 龚凌越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