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吃废吐金”绿巨人!谷城再生资源集群“吞”300万吨废料“吐”千亿元产值

©原创   2025-07-10 15:18   云上谷城

近年来,谷城经济开发区立足“资源+产业”双重优势,积极推动县域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围绕根植性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入区入园”、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三大方向发力,目前已形成以再生钢铁、再生铝、再生铅、再生塑料、再生铜和锌、再生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生物质能源为核心的七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新金洋公司湖北基地总经理陈乃飞说:“这是国内一流的废铝再生生产线,每天可以‘吃’掉600吨城市矿产破烂,通过AI视觉分选系统和低碳熔炼技术,让他们获得新生,废铝回收率达到98%。目前,已生产出航空级的铝合金,广泛应用于比亚迪、华为等新能源汽车底盘。”

湖北新金洋资源集团股份公司是谷城县本土企业,精耕细作再生资源回收、处置及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去年,该公司成功并购青海广泰新型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进一步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板块,研发具有高强度韧性的铝合金材料。

新金洋公司湖北基地总经理陈乃飞告诉记者:“我们借助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力推进智能化工厂建设,不断扩产能、提效能,牢牢锁定核心竞争力,市场份额越做越大。”

目前,企业具备了年综合回收利用20万吨再生资源的能力,形成了年产再生铝合金20万吨、铸造铝件1000万套的生产规模,年产值突破15亿元。

在谷城县,像湖北新金洋资源股份公司这样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超过250家,形成了一个高度集中的再生资源产业集群,每年可回收利用300万吨废料,创造产值千亿元。这两年,东华科技公司依托县内汽车配件产业,延长加粗产业链条,生产、研发出各种高端、高品质车桥零部件,产品种类达1000多种。公司通过废钢循环利用、轻量化工艺和智能化转型,成为全县循环经济标杆企业。

东华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张成根介绍:“通过延链补链,企业今年新投入‘绿岛’工业涂装项目。建成后,可替代谷城汽车零部件表面喷涂处理,年处理量达到14万吨。规范了铸造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实现了清洁生产、绿色铸造。”

与东华公司一样,襄阳立强机械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化升级和政策支持,在废旧钢铁回收、精密铸件制造等领域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成为全县再生资源产业的重要支撑企业。

襄阳市立强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说:“我们采用可以生产航空配件的精密铸造工艺,生产不锈钢、合金钢、碳钢等精密铸件。产品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性价比高,市场形势稳中有升。今年我们在精深加工方面持续发力,力争产值过亿元。”

为进一步做优做强再生资源产业集群,谷城经济开发区通过“政府搭台、部门协调、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全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举措,鼓励企业攻关核心技术,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抢占市场先机。

谷城经济开发区项目协调(招商办)主任徐成立介绍说:“以‘平台+技术+标准’三位一体创新体系推动集群发展,建成省级以上科创平台52个、博士后基地4个、工程技术中心8个。企业累计获科技奖项30余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56项。”

近日,湖北省发改委公布2025年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评估认定结果,谷城县再生资源产业集群以综合评价排名第4位的优异成绩,再次获评“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较2024年上升3位,成功跻身全省第一等次梯队。

谷城经济开发区项目协调(招商办)主任徐成立表示,目前,谷城县再生资源产业集群汇聚再生资源企业超300家,其中规上企业66家,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逾300万吨。集群内培育了三环锻造、骆驼集团、三环车桥、金洋冶金等4家全国行业龙头企业,拥有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了“龙头引领、链式协同”的产业生态。

记者:詹丽 周龙 通讯员:熊义洁 龚凌越

一审:邓植元

二审:张文涛 琚晓青

三审:余运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