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过程中,市城管执法委聚焦群众反映突出的“停车难”问题,将其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关键切口,以智慧停车“一张网”建设为统领,集中力量系统谋划、强力攻坚。
如今,覆盖全城、惠及全民的智慧停车网络已经形成,成为提升城市治理精度的重要成果。
统筹布局 绘就智慧停车“全景图”
解决停车问题,需要系统谋划。市城管执法委主动扛起牵头重任,将智慧停车“一张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数字模型与物理基建、行业治理与模式创新、政府引导与社会协同、短期突破与长效管理等方面破局。
市城管执法委加强政策引领,做到顶层设计先行,精心起草并推动市政府印发《襄阳市中心城区智慧停车“一张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
同时,强化机制保障,凝聚攻坚合力,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的智慧停车“一张网”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以及停车管理问题调研、检查、督办、考评等工作;建立联合会商、定期调度机制,与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公安、住房和城市更新、卫健、教育等部门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大格局。
开源挖潜 泊位供给跑出“加速度”
缓解“停车难”,增加有效供给是硬道理。市城管执法委每年年初制定印发年度停车泊位建设方案,要求各地各单位“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城市绿地、地下空间、桥下空间、闲置土地、边角空地等,大力建设生态停车场和临时停车设施。
一组数字彰显工作成效:2022年新增3800余个停车泊位,2023年新增4100余个停车泊位,2024年新增2800余个停车泊位,2025年上半年新增915个停车泊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区公共停车泊位不足问题。
实现停车资源“一网统管”、市民出行“一屏智达”,是智慧停车的目标。如今,一个集智能引导、智能管理、智能收费、智能分析于一体的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城区约49.2万个停车泊位信息全部接入该系统,并融入“数公基”城市大脑。市民只需轻点“智行停车”APP,即可享受智能化、精准化停车服务。
同时,市城管执法委会同市发改委、汉江国投运用价格杠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道路停车泊位周转率,缓解核心区拥堵问题。今年6月3日,城区首批1555个道路停车泊位收费管理启动,社会反响总体积极。
共治共享 盘活资源释放新动能
盘活存量,错时共享,让闲置车位“活”起来,是破解特定区域、特定时段“停车难”的一个妙招。
自2023年起,在重大节假日,市城管执法委统筹协调各县(市、区)、开发区及相关市直单位敞开大门,免费开放停车泊位约3万个,赢得市民和游客的广泛赞誉,成为彰显城市温度的亮丽名片。
市城管执法委还会同相关主管部门积极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大型商超、星级酒店等场所停车资源错时开放共享。今年以来,城区新增共享停车泊位2300个。
与此同时,市城管执法委组织专业力量对城区临街668个停车场、40612个停车泊位进行权属确认并建账管理,为下一步分类施策、规范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市城管执法委负责人表示,智慧停车“一张网”建设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作风建设、切实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是停车资源的物理整合,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这张网不仅疏通了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更密切了干群关系,提升了城市宜居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