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
今年以来,全县各乡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务本务实、真抓实干,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在广袤乡土上掀起了竞相发展的热潮。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民生工程落地生根,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为展现各乡镇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生动实践,谷城融媒体中心即日起推出专栏《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乡镇新画卷》。融媒体中心记者将带您走进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感受蓬勃发展的乡镇脉动,聆听基层干部的奋斗心声,见证一个个“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鲜活图景,看各乡镇如何因地制宜走出特色发展之路,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下面,请看组合报道《生态茶乡 康养紫金》,今天播出第一篇《着力擦亮三张名片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在谷西南的青山绿水间,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在谷城县紫金镇上演。近年来,该镇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着力擦亮“最美的茶旅小镇、最干净的山区乡镇、最诗意的栖居小镇”三张名片,实现“来紫金,好心情”的梦想。
紫金镇境内山峦叠嶂,森林覆盖率高达90.5%,可谓一座天然氧吧。谷竹高速、241国道、467省道穿境而过,良好的生态环境、快捷的交通路网,吸引了上海、四川等地107名“新居民”落户紫金,改造民宿旧居,实现农房变客房54间。
紫金镇官坊村新居民徐国长说:“发现这里与我的家乡安吉一样,都处于北纬30度,又是茶叶的主产区,这里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老百姓都十分的朴实和蔼,真正有到了紫金心情好的感觉,在我的推荐下有许多外地人都在这里来休闲康养。”
紫金镇始终坚持以茶促旅,以旅塑茶,将茶产业与乡村游、红色文化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先后建立茶叶基地3.8万亩,坚持将茶园当景区建,建成茶旅融合型AAA景区1个,福山、茶园沟、铜锣观、孙家沟等一批茶园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精心打造了以“追寻红色足迹,品味高香茶茗”的红色文化茶旅精品路线,2024年全镇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成为鄂西北新的旅游目的地。
紫金镇党委书记安少兵介绍:“近年来我们立足山区实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擦亮最美的茶旅小镇、最干净的山区乡镇、最诗意的栖居小镇三张名片,响亮提出一心两带三区的发展思路,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康养等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该镇以镇区为核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的配套完善,形成了以茶叶、食用菌为主的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沿241国道沿线打造形成各具特色,村景相宜的生态观光带。围绕红三军开展革命斗争以及磨盘沟剿匪战斗的红色故事,打造形成从花园到干溪沟的红色旅游带。依托原部队营地房产,体验军营生活等形式,在官坊打造形成康养区;依托福山AAA级景区,沿S467省道打造形成福山茶旅休闲区,以观音堂村为中心,围绕孙家沟、玉皇顶等独特地名文化,与西游记中人物串联融合,形成别具一格的神话西游体验区。
紫金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负责人童辉均告诉记者:“紫金镇有着独特的乡村地名文化,比如孙家沟、茶园沟、观音堂、沙河、朱家坪等,我们深入挖掘这些地名背后民俗文化,打造神话西游体验区,成为一道独特的旅游风景线。每到周末吸引大批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吃农家饭,购农副产品。”
与此同时,紫金镇持续巩固拓展“百日会战”成果,全域开展大清理、大整治,梯次种植桃树、紫薇、桂花、梅花等15万余株。有序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先后打造小游园、小景点9处,建设文化长廊12处,治理河道10公里。以农户为单位,实现扫干净、码整齐、清通透目标,先后5次获得襄阳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考评红榜单位。
紫金镇吊楼村党支部书记童辉存表示:“我们在全村组织了评比,通过评比评出最讲卫生的家庭,激发了农户的荣誉感,通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农户逐渐形成了一个讲卫生的好习惯。”
巧借自然景观,扮靓乡村颜值。目前,紫金镇通过反复挖掘,对9个有特色、成规模的村庄进行集中打造串链成珠,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春品观山云峰茶,夏凉玛瑙一线天,秋赏沈垭银杏黄,冬闻洪峪腊梅香”的诗意栖居地初具雏形。
游客徐娟开心地说:“我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今天来到紫金镇,这里空气好,环境美,真是一个诗意栖居的小镇。”
乡村振兴产业是第一位的。紫金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支柱,实施“一村一品”建设行动,构建特色茶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农业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先后建成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1个、茶叶专业村26个,茶叶年产值10.8亿元,实现了村村有基地、户户有茶园、人人有收入。
紫金镇党委书记安少兵表示,今年该镇将围绕“五个一”,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一片叶”以两家茶业为龙头,辐射带动茶产业一体打造、全季生产、错位发展;“一株草”大力发展中药材,建设紫金道地中药材基地;“一只鸡”在浙峪村建设“共享鸡舍”,培育出有紫金味道的“土特产”;“一尾鱼”利用潭口二库优质水源,走“优水+富农”的生态共富之路;“一批体验式民宿”围绕官坊庙凹等地,建成一批风格鲜明的示范民宿。
记者:张文涛 袁鹏 吕涛 通讯员:张鑫 秦诗彤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