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99岁高龄的谷城县离休干部、共产党员马富安,戴着老花镜,专注地翻阅着县委老干部局为他征订的《中国老年报》和《当代》杂志。书桌上,高高堆叠的各类杂志足有二尺多高;身后,分门别类的剪报本整齐码放,足有三尺多高,三个放大镜就摆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我爸爱学习的劲头比我们都强多了。” 他60岁的小女儿马咏梅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赞叹道。
1926年 11月出生的马富安,在1948年8月毅然投身革命事业。59岁那年,时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他临近退休,党组织负责人找到他说:“你身体好、思想好、工作好,还得在县人大再干一届。” 就这样,直到64岁,马富安才办理离休手续。离休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在谷城县老促会担任了6年副会长,70岁才真正退居二线。
在马富安心中,共产党员从没有“退休”二字。每晚7点,《新闻联播》的片头曲都会准时在客厅响起。看完国内新闻,他还会捧着放大镜研究国际时事,遇到好文章便立刻裁剪下来,按照“政策解读”“红色故事”“乡村振兴”等类别仔细分类整理。儿女们心疼他,劝他多休息,老爷子却直摇头:“人活着就得有个奔头!咱党员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跟着党走一辈子!”
如今的马富安腰板挺直、嗓门洪亮,精神矍铄的模样令人称奇。他笑着分享自己的“三勤”长寿秘诀:手勤、脑勤、腿勤。前两年,马富安在户外锻炼时不慎摔倒几次,其中一次还导致手腕轻微骨折。此后,他便在家中琢磨出一套“室内健身操”。每天清晨,他雷打不动地在床上做“床上八段锦”——蹬腿、跷腿、踢屁股。每天上午和下午,他都会在家中来回走上10趟,还念叨着自编的顺口溜:“慢慢走,莫心急,坐坐站站多活动,心情舒畅乐悠悠!”
马富安十分爱干净。夏天,他坚持沐浴;冬天,每逢一、三、五家中供应热水时,他都会放满一浴室热水泡澡,但每次都控制在15分钟左右。
生活中的马富安是个十足“闲不住”的人。他坚持自己打扫房间,内衣裤也必定亲手洗净。堂屋正中间挂着“俭养以德”的条幅,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节俭的真谛,就连用餐巾纸都要撕成两半使用。在饮食上,马富安从不挑食,女儿精心准备的三菜一汤,他吃得津津有味;奶粉、豆浆、牛羊肉等食物,他也换着品尝;苹果等水果更是他的心头好。他说:“我从没偏食,食物多样营养才不会缺失。”
马富安的五个儿女对他极为孝顺,这让他倍感欣慰。尽管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但他对按时服药牢记于心。他常说:“人老了有病很正常。关键是得有个好心态,积极与疾病和平相处。”
“人啊,不能懒!手脚勤快点,脑子转起来,日子才过得有滋味!”这句话,他常常挂在嘴边。2016年,马富安耗时一年多完成的16万字回忆录正式出版,书中1000多张老照片,生动展现了他的峥嵘岁月,也凝结着他对党的无限忠诚。“现在的好日子是党给的,身体要健康,思想更要‘通透’!听党话、感党恩,比啥补药都管用!”他常常这样叮嘱儿女。
每逢重阳节、春节,县委领导都会上门看望马富安。每次,老人总是紧紧握住他们的手,眼眶泛红:“党没忘了我们这些老同志,咱可不能忘本啊!”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都养成了节俭的好作风。小女儿周一到周五住家照顾他的生活,小儿子周末也雷打不动地前来“接班”,一大家子和和美美,满屋子都是欢声笑语。
99岁的马富安,宛如一棵扎根沃土的不老松,用一生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人活一口气,党员的气,就是为党为民的精气神!”这股精气神,让他在迈向百岁的道路上步伐坚定,那颗红心也始终闪耀如炬,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
通讯员:马明刚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