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谷城县赵湾乡养老院,71岁的李德发老人摩挲着崭新的身份证证件热泪盈眶。这个漂泊异乡43载的游子,在多地政府部门联动帮扶下,终于结束了漫长的流浪生涯,重获户籍身份,开启安定晚年生活。
时间回溯至1982年,28岁的李德发为谋生计离乡务工。2021年疫情冲击使其失去经济来源,积蓄耗尽后,只记得“粟谷”旧称的老人辗转流落保康县街头。今年春节后,谷城县救助管理站在街头巡查时发现这位特殊流浪者,通过大数据比对,确认其原籍为现谷城县赵湾乡方家坪村。
当时他蜷缩在街角,记忆里的粟谷地名已沿革数十年。参与救助的工作人员回忆,经与方家坪村委会反复核实,确认李德发系该村早年外出失联人员。面对工作人员,老人既期待又忐忑:“四十多年没给家乡做贡献,乡亲们会接纳我吗?”
今年2月18日,县救助站派专车护送老人返乡。当车辆驶入方家坪村委会时,等候多时的工作人员用家乡话问候他,瞬间击穿了老人的心理防线。然而归乡之路仍有障碍——因长期失联,老人户籍已被注销,祖宅已拆迁,直系亲属亦无存。
谷城县迅即启动民政、公安、人社等跨部门协作机制。赵湾乡派出所快速帮他完成户籍恢复,民政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办理特困供养手续,人社部门同步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和养老保险。2月21日,拿着新办的身份证,住进养老院的李德发感慨:“像做梦一样,终于能堂堂正正做回有身份的人。”
夕阳下,养老院活动室里飘出悠扬的南河小调,李德发正跟着乡文化站志愿者学用智能手机。屏幕那头,当年外出务工时的老工友发来视频问候,老人笑着擦去眼角的泪花,激动地说:“回家了,真好!”
通讯员:肖俊波 石传玲 王聪懿
编辑:冷晶晶|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