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能八年如一日地传播正能量,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太了不起了,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日前,在谷城县冷集镇老年大学开学典礼上,冷集镇民乐文艺队带来的激昂红歌联奏,赢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谷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老干部局局长王永铎对这支队伍更是赞不绝口。这支备受赞誉的民乐文艺队的“掌舵人”正是谷城县68岁的退休干部、共产党员孙建国。
回忆起自己的音乐之路,孙建国眼中满是感慨:“我从小就痴迷于民乐演奏,拉二胡、板胡不在话下,后来又一头扎进了中阮弹奏的钻研中。” 退休后,孙建国时常思索,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既充实有趣,又能发挥一名老干部、老党员的余热,为社会贡献力量。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孙建国与同为老干部、老党员的妻子郑巨荣商量后,决定发挥自己的音乐特长,组建一支民乐队。用美妙动人的音乐开启新生活,热情洋溢地讴歌新时代。由于长期在冷集镇居住,孙建国凭借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拜访有文艺特长的老人,动员大家加入这个意义非凡的团队,一起做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
万事开头难,起初愿意加入的人寥寥无几,但孙建国没有丝毫气馁。他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人耐心说明来意,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一点点打动了大家。龙双全、宋大军、冷元亮、汪玉荣、宋小勤、李德国……越来越多的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召,纷纷加入其中。
“刚开始的时候,会唱歌的人不少,可真正能熟练吹拉弹奏的并不多。” 孙建国回忆道。面对这样的困境,他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加大组织、动员和宣传的力度。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乐队规模不断壮大,最多时达到了18人。即便现在,也至少有13人能够自信满满地登台表演。
“我们乐队里的成员,个个都是多才多艺的多面手!”孙建国满脸自豪地介绍。67岁的龙双全会拉二胡、板胡,技艺娴熟;71岁的宋炳彦不仅拉得一手好曲胡、二胡,唱起红歌来也是声情并茂;79岁的冷元亮更是精通各类打击乐,还兼职担任乐队的编剧。他创作的表演唱《建设美丽新冷集》以及宣传歌颂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快板书、三句半等30多部文艺作品,生动有趣。他们走进湿地公园、粉水广场、百花岛等热闹的旅游景区,用接地气的乡音土语将党的政策唱进群众的心坎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每次演出都能收获如潮的掌声。
冷集镇文化站负责人对这支乐队的无私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孙建国个人仅在购买二胡、板胡、中阮、音箱、服装等方面就投入了上万元。乐队每年到村、社区、福利院参加文艺轻骑兵演出都在10场以上,村民家中有喜事邀请他们去表演,更是数不胜数,而且他们纯粹是义务演出。”
谷城县文旅局负责人在观看了孙建国带领的乐队表演的器乐曲《花儿与少年》《众手浇开幸福花》《采茶舞曲》《江南春早》等曲目后,赞叹道:“目前在全县范围内,像冷集镇民乐文艺队这样器乐齐全、演职人员都能识谱,且表演水平达到较高水准的队伍,在全县乡镇中他们绝对是首屈一指。”
乐队的团队协作精神更是令人敬佩。孙建国举例说:“前几天,宋炳彦原本已经买好了外出旅行的车票,听说乐队有演出,毫不犹豫地退掉车票,及时归队参加表演。”这种为了集体演出而牺牲个人行程的行为,在乐队里经常出现。
为了不断提升乐队的表演水平,队员们每周二、周四都会雷打不动地聚在一起排练。大家默契配合,反复练习,一旦发现有不足之处,就主动加班加点排练,直到所有人都满意为止。
学无止境,乐队成员们还积极与外界交流学习。每周一、三、五,孙建国都会和龙双全等人前往县直单位、文化馆以及相邻的老河口市,与广大文艺爱好者们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演奏水准。
68岁的汪玉荣刚入队时,对乐器一窍不通,如今经过刻苦学习,敲打扬琴、拉二胡已经得心应手。69岁的郑巨荣笑着说:“我能学会弹奏柳琴并登台表演,全靠丈夫孙建国的耐心指导。以前我对柳琴一无所知,现在也能熟练演奏了。”说着,她便熟练地操起柳琴,弹奏出悦耳动听的旋律。
孙建国在北京某部服现役的军官儿子,看到父母带领着一群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家乡发光发热,心中满是自豪:“看到父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为社会贡献力量,我们当子女的也感到非常高兴和骄傲。”
在爷爷、奶奶的影响下,孙建国上初中的孙子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之余,他开始学习琵琶弹奏。有时候,祖孙俩还会通过视频合奏一曲,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无比。
谈及未来的打算,孙建国满怀憧憬地说:“冷集镇老年大学已经正式开学了,如果有老年人愿意学习器乐,我和乐队的成员们愿意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为充满正能量的新时代老人。”
在孙建国的带领下,冷集镇民乐文艺队正用悠扬的音乐传递着温暖与力量,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人在晚年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通讯员:马明刚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