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人物|胡少明:新农人带领乡亲科技兴农

©原创   2025-03-20 10:34   云上谷城

在谷城县茨河镇下磨石村,返乡青年胡少明用7年时间完成从“打工者”到“科技新农人”的蝶变。他通过规模化流转土地、科技赋能种植,不仅实现个人致富的目标,更带动数十户村民增收,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返乡创业:从“60亩辣椒”到“200亩粮仓”

2018年,为照顾家庭,胡少明夫妇结束十余年务工生涯,与姐姐合伙试水辣椒种植。然而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低迷,60亩辣椒亩产值不足千元,扣除成本后收益微薄。

“靠老方法种地,农民永远难翻身!”2019年,胡少明大胆转型,流转200亩土地单干,创新推行“玉米—油菜—小麦—水稻”轮作模式。通过科学选种、机械化作业,亩均产值跃升至2000元。

科技赋能:机械化种植提质增效

胡少明深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先后投入15万元购置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等设备,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效率提升70%。

他更化身“田间实验员”,引进抗病高产新品种:鄂麦590小麦亩产突破500公斤、蠡玉16玉米抗倒伏性强、兆优6377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再配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亩增收超150元。

致富带头人:共享经验激活乡村活力

“一人富不算富,带着乡亲奔小康才是真本事!”胡少明建立“田间课堂”,无偿传授选种、农机操作经验,带动村民丁艳波等5户返乡创业,全村新增土地流转400亩。

“胡哥帮我们对接农技站、申请补贴,现在我种了200亩水稻,年收入比打工翻了两番!”村民丁艳波感慨。目前,下磨石村已形成千亩连片种植区,户均年增收2.8万元。

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胡少明用科技与情怀在下磨石村写下新时代“田园答卷”,这条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广。

通讯员:刘路遥 马皓 何振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