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大力发展沉浸式文旅新业态

2025-03-06 08:49   云上谷城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邮轮、大巴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推动文学、动漫、游戏、演艺、影视等知识产权(IP)相互转化,建设空间型虚拟现实体验项目;支持各地打造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演艺新空间和数字展览新空间。

襄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于世。近年来,襄阳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瞄准文旅消费新特点,加快布局建设以影视主题、实景演艺、互动体验为主的沉浸式旅游项目,铺展了一幅“从可观到可游,从看景到入景”的生动画卷。

从热映到热游

唐人街,唐城景区精心打造的商业街区,也是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这里酒旗招展,店铺林立,音响里传来欢快的乐曲。

3月1日,一个寻常的周六,武汉游客“海棠听风”来到唐人街,从手机中调出收藏已久的旅游攻略,选了一家网评较好的汉服租赁店。谈好价格后,化妆师开始为“海棠听风”做妆造。

不远处,宫殿耸立,亭台错落,威武的将士迈着坚定的步伐,云鬓高耸的仕女和着《霓裳羽衣曲》翩翩起舞。舞狮、才子投壶、市井杂耍、赵府招婿等节目精彩上演,穿着汉服的游客或在朱雀廊前感受“小范大人”的狂放不羁,或在西明寺窗棂下体验“赵盼儿”注汤击拂的风雅闲趣。

“穿汉服游唐城的氛围浓厚,抬眼望去,五步一‘公主’、十步一‘贵妃’!”“海棠听风”说。

在“小红书”上,众多网友分享唐城汉服旅拍笔记。唐城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热映的《庆余年2》《国色芳华》《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均在唐城取景,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20多部影视作品在唐城取景拍摄。身着汉服沉浸式旅游受到广大游客的热捧,唐城景区周边汉服租赁店达50多家。

从可观到可游

古隆中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而声名远播。

古朴典雅的石牌坊前,音舞诗画《隆中对》拉开历史序幕;绿树环绕的三顾堂前,《三顾茅庐》重现三国名场面;书香氤氲的三国书场里,说书人声情并茂地讲述《话说三国》;环境幽雅的孔明琴堂内,《编钟歌舞》精彩上演。

春节假期,除了沉浸式文化演出,游客还在“巳巳如意 隆情诸葛庙会”活动中解锁旅游新体验。

襄阳花鼓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在古隆中景区樱花园亮相。锣鼓轻敲,曲调悠扬,《十八相送》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娓娓道来。“戏在景中,景融戏里”,传统戏剧与现代旅游融合,碰撞出别样火花。

这边好戏开场,那边市集喧闹。英山缠花、老河口木版年画、烙画葫芦、掐丝珐琅等非遗展位一字排开。手指翻飞,细细密密地缠绕,刹那间看似寻常的丝线变成一片栩栩如生的花瓣。线条勾勒,细丝游走,一幅精美绝伦的掐丝珐琅画映入眼帘……游客们见状或驻足挑选心仪的文创产品,或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学习,感受非遗独特魅力。

从虚拟到现实

遨游天际,感受手可摘星辰的浪漫;穿梭楼宇,与外太空入侵者展开激战……在奇幻谷,游客借助强大的科技力量,进入虚拟空间,开启一段沉浸式旅游之旅。

3月2日,土豆跟随妈妈来到奇幻谷,打卡此行的第一个游乐项目“非常任务”。穿过时空长廊,他们进入一艘“飞船”,系好安全带,屏幕中央出现了贝勒队长的身影。交代完故事背景,“飞船”载着一众游客“嗖”地一下出发了。

炮弹如雨点般砸来,敌人来势汹汹,“飞船”一路左冲右突,为了避开攻击,更是直接从万丈高空速降而下……土豆惊喜不已,这艘“飞船”让他体验到了高空速降带来的失重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贴地飞行的美妙。

当土豆沉浸在“非常任务”带来的酷炫风暴时,河南游客周女士在蛟龙探险的“潜艇”里探索神奇的海底世界。仪表盘闪烁不停,耳边各组运行数据不断响起。周女士特意选择靠近观察窗的位置,随着“潜艇”不断下潜,湛蓝的海水一点点漫过观察窗。海藻随波摇摆,“穿着条纹衫”的小丑鱼在珊瑚丛中“捉迷藏”,黄金鲹汇成一股金色风暴席卷而来,风平浪静后呆头呆脑的海龟慢慢悠悠地游过来……探险结束,周女士还意犹未尽,“太美了,那些海洋动物似乎就在我身边!”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旅游场景化建设。

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游客不再简单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赏景,而是更加渴望在旅行中获得情感的共鸣、文化的沁润和心灵的震颤。沉浸式旅游以独特的体验备受广大游客追捧,为襄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路径和新方向。”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