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喜讯!喜讯!
在1月24日召开的
湖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
省委省政府通报了
全省2024年度
强县工程考核有关情况
谷城获评先进县,全市唯一
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
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发言
今年以来,谷城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强县工程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坚持以强县工程为抓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抓紧抓实重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使强县工程成色更足、成效更明显。
地区生产总值跨越500亿元大关,创近年来新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0%,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全市领先。
推动县城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发展壮大根植性主导产业
锚定资源再生利用、汽车零部件、硅能源硅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打造谷城工业“三足鼎立”之势。
新增省瞪羚企业2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达22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35家。
骆驼集团连续12年上榜中国民企500强,三环锻造成为国家智能锻造工程标准应用试点,三环车桥等4家企业的5个产品荣获首届“湖北精品”称号,谷城再生资源产业集群成为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优化县城空间布局
围绕谷城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全省“两山”理论实践示范区、鄂西北交通物流重要节点三个功能定位,编制实施县战略规划和县级专项规划。
以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等为目标,加快补齐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加快城市更新。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强化对传统民居、历史古迹等的保护利用,挂牌测绘建档,实现有效保护。
——强化县城功能集成
银城宾馆至粉水广场、黄康还建房至洪胜路、S368庙盛路建设全面完成,G316石花至土关垭段、谷丹路冷集段、S275 、S467赵湾段改扩建顺利推进,投放共享电动车1200辆,石花镇 获评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镇,盛康镇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镇,谷城县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新改造老旧小区82个、190栋,惠及3891户。
完成沿河路改扩建和湿地公园、谷山公园、粉水公园提档升级,新增口袋公园5个,总数达31个,新增停车位2259个,总数达25156个。
新建“大三格”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8个,建成年可处理生活垃圾18万吨的焚烧发电厂。
深入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聚力发展茶叶、食用菌、畜牧水产、优质粮、中药材、油茶六大优势产业,建强扶优链主企业。
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 、市级16家,玉皇剑荣获第六届中国茶博会两项金奖。石花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获评第三批中华老字号。茨河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谷城县被确定为高香名茶优势核心产区,位列中国茶业百强县第55位,成为全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省财政支持县域农业产业发展试点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上谷人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进入市场运营阶段,已授权主体11家、授权产品20个,建成品牌专卖店1个。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发展旅游民宿和农家乐,建成A级景区10家,A级景区式村庄5家,开发“智慧谷城旅游服务”小程序。
《探幽访奇·诗意南河》宣传片上榜第十六届中国旅游电视周,茨河狮子岩景区接受4A级景区创建验收,大薤山景区通过4A级景观质量评审,玉皇剑茶园景区成功创建3A级景区。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壮大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健全“龙头企业 +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全县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11家、市级48家,各类农村合作社806家,家庭农场424家,种养大户1200多户,土地流转总面积累计达到14.8万亩。
30多家合作社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示范推广稻虾共作、稻菇轮作、集中育秧、袋料香菇等新技术20多项,引进猕猴桃、葡萄、草莓、黄桃等新品种50多个,5家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9家合作社入选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
推进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建成电商仓储快递物流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培育电商主体5300多个,整合主流快递物流企业12家。
谷城县成为全省农村寄递物流助推农产品上行试点地区,谷城跨境电商产业园获评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县域直播电商基地。
全面提升县域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县域教联体建设
全县77所中小学及72所幼儿园整合成38个教联体,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大幅提升;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进一步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
巩固“县管校聘”成果,推进“教联体”改革,建成省级教联体试点2 个,省级示范性教联体1个,学生外流率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襄阳汽车技术学院谷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在谷城职教中心挂牌成立,谷城县成为首批省级基础教育教研试验区。
——加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县医院与市一医院、县中医院与十堰太和医院对接,建立医疗联合体,提升诊疗诊断水平。
县医院、县中医院成为“三级乙等医院”,谷城是全市唯一拥有两个三级医院的县。石花夕阳红康复中心被评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加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新增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1个,总数达14个,新建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2个,总数达7个。
建成乡镇老年学校10所,村(社 区)老年学校66所。建成幸福食堂48家,城关镇安家岗村残疾人之家、石花镇将军山村儿童之家成为省级示范。
谷城县成为全省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试点县,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全市唯一, 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项目试点县、全市唯一。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建成乡镇健身运动中心10个、村级运动广场10个。集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数据中心于一体的县文化中心建成投用,谷城县获评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谷城县获评湖北书法之乡和湖北中华诗词之乡,城关镇获评中华诗词之镇,冷集镇、庙滩镇文化站被评为全省特级综合文化站,县科协获评表现突出科普中国组织单位。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机制
围绕打造“谷享家·邻聚里”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品牌,以7个小区为试点,分类探索睦邻小区建设,实行县、镇、社区、小区、楼栋“五级联动”,构建县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参与、社会协同、小区自治的基层治理体系。
——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谷城县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全域“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平台获评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庙滩法庭入选全国首批枫桥式法庭候选名单,“饶大妈”调解工作室获评全国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机制
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整治低俗婚闹、低俗丧事以及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发挥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和“时间存折”志愿服务。
举办“神农英雄会”2届,选树先进典型19人。挖掘非遗资源,培育和扶持乡村非遗传承人。盛康豆瓣酱制作技艺、五山民间故事入选省级非遗项目,石花空心奎面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
——加快建设“三美”乡村
聚焦重点村、精品线、示范片,串点成线、连片推进,建成2个标杆村、 12个先进村、44个提升村。
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总结推广堰河做法现场会在五山镇堰河村召开,“堰河经验”被确定为全省强县工程改革典型案例,走进全市、全省、全国干部培训课堂。
——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
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
巩固拓展“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成果,积极争取全省县市全域推进小城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项目。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抓好农村户厕建改和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建改农村户厕231户。
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成3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8%以上。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实施垃圾分类的自然村达到50%以上。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推进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工程。
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完成70个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新增农村照明路灯150个,支持有条件的村建设双车道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50公里。
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
——深入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抓好盐池河、狮子岩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加强水土流失 综合防治,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1条,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10.17平方公里。
新的一年
标注着梦想的新起点
谷城谋篇破局
强势铺开的强县工程
必将让美好蓝图转变成发展实景
来源:今日谷城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