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2025年襄阳市“春风行动”新闻发布会举行。李旭晖 摄
1月23日,2025年襄阳市“春风行动”新闻发布会召开,这也意味着备受市民关注的全年最旺招聘季即将拉开帷幕。预计今年的系列招聘活动将累计发布招聘岗位信息9万个次,同比增加21%。
自2005年启动以来,“春风行动”已成为全国公共就业服务的金字招牌,为无数劳动者提供了就业创业的希望。今年,襄阳市人社部门将以“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暖民心”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从1月持续至3月底。
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决策部署,市人社部门将大力实施就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工程,计划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00场(次)以上,预计累计发布招聘岗位信息9万个次,同比增加21%,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开门红”“开门稳”。
活动期间,市人社部门将开展八项行动,为重点群体提供全方位就业帮扶。通过“入户问需”与“访企拓岗”行动,深入了解劳动者与企业需求,建立精准需求清单;“返乡送岗”行动,通过专车、专列接人返乡,并在出站口设置服务点,引导返乡人员留襄就业;“春风暖心”行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实现人岗精准匹配;“便民送岗”行动,举办特色专场招聘会,创新推出“就在襄阳‘职’通车”周五招聘日活动;“引技招才”行动,赴协作地开展专项招聘,吸引技工类人才;“春风送技”行动,发布培训项目与信息,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助推襄创”行动,利用春节返乡潮,推动返乡创业,提供场地与政策支持。
“春风行动”五大创新服务引关注
今年的“春风行动”大型系列招聘活动,与往年相比有何不同?在1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耀辉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此次活动规模空前,采取市县一体联动模式,主会场设在襄城区岘山文化广场,枣阳、宜城等7地设分会场。2月5日,全市将组织900家企业,提供4万个岗位。主会场将汇聚东风纳米、骆驼集团等200余家知名重点企业,带来研发、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等1万个优质岗位,覆盖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分会场也同步开展招聘,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搭建优质对接平台。
与往年相比,今年创新了五大服务方式。其中“返乡送岗服务”聚焦“6+2”重点产业,通过走访摸排建立用工供需清单,组织专车前往务工人员集中地接人返乡,再根据就业意愿送他们到产业园区探岗面试,达成意向当场签协议,实现快招即聘。
“情暖返襄”服务则是在火车站、汽车站出站口设服务点,布置政策咨询台,发放就业政策“大礼包”,提供最新就业政策咨询服务,宣传招聘会,推荐岗位。还有创业导师现场为有创业意向的返乡人员提供免费培训课程咨询。
“现场定岗”服务高效。在主会场,4家人力资源机构代表200名返乡人员与4家重点企业签合同,各分会场同步进行,促进当场对接、面试、签约。
“职”通探岗服务便捷。活动现场开通4辆就业“职”通车,根据需求做好人岗匹配,将返乡人员送到襄城化工园区、高新产业园区等地,实现精准对接。
“整”月聘岗活动不停歇。农历正月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直播等方式开展90场专项招聘,帮扶重点群体就业。还将发布创业载体“三清单两名录”,组织返乡人员进园区观摩,提供“一对一、手把手”创业指导,扶持创业、带动就业。
多元就业保障提高就业质量
“加强多元就业保障”被列入襄阳市2025年政府民生十件实事,这一关乎万千市民“饭碗”的工作,将如何稳步推进?1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耀辉回答说,2025年襄阳人社部门将锚定目标,组织600场线上、线下招聘,募集6000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4万人。
据介绍,为保障企业用工、助力就业,人社部门将围绕“6+2”重点产业,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系列招聘活动,将“周五招聘日”等特色服务常态化嵌入其中,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同时,大力推广“襄e就业”平台,通过标签化管理和信息双向推送机制,实现岗位与求职者的高效匹配。
在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上,将设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站,定期开展专项活动;持续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每季度新增2—3家就业见习基地;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向乡村延伸,开展“就业大篷车”活动,扩大劳务输出;落实各类就业创业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助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襄阳将争创省级创业园,举办运营能力提升班,组建服务联盟,提升服务质效。扶持大学生、返乡人员创业,开展创业推介会,打造特色创业街区。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组织创业服务活动,宣传创业典型。
培训服务同样是关键一环。襄阳将聚焦企业新进员工,拓展岗前培训规模;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壮大网络创业培训讲师规模;推动技能培训从兴趣式向产业培训转型,将优质培训机构纳入定点管理,做好培训后跟踪服务。
枣阳市:暖心服务为务工人员铺就就业坦途
今年枣阳市在做好在外务工人员就业服务方面有何举措?2025年襄阳市“春风行动”新闻发布会上,枣阳市政府副市长许金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为响应湖北省和襄阳市关于“春风行动”的就业服务要求,枣阳市抓住春节关键时期,早做准备,精心开展四项专项行动,让务工人员真切感受到家乡的关怀。
爱心专列开启“情暖返乡”之旅。枣阳市联合深圳枣阳商会,安排“爱心专列”免费接回200余名在外务工人员。春节前一周,在枣阳火车站设立“情暖返乡”服务站点,为返乡人员提供政策解读、岗位推荐等贴心服务。
返乡就业大宣介行动全面铺开。广泛发放《致返乡人员的一封信》和《就业创业政策“枣”知道》,电视台、广播、新媒体等平台齐发力,全方位推送就业创业政策,吸引返乡人员留乡建设。
两大需求大起底,行动精准高效。一方面深入企业和工业园区调查用工需求,目前已统计出89家企业存在用工需求,空岗达1740个,及时发布并更新岗位信息;另一方面深入乡镇、村社区了解务工人员就业需求,已统计出985名返乡人员计划留在枣阳就业,235人有技能培训需求,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实现人岗对接。
春节前精准举办“产业+就业”系列招聘活动,开展“送岗到家、送员工进厂”活动,计划举办8场招聘活动,2次就业“职”通车进企选岗;春节后,各镇以小规模、多频次方式开展“就业大篷车”活动,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帮扶。将于2月5日,在汉城广场举行大型招聘活动。
谷城县:四大项目助力群众智业乐业立业拓业
谷城县近年来在就业服务保障方面成绩斐然,今年有哪些新举措?2025年襄阳市“春风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谷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徐晓英介绍,谷城县将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推动产业与就业深度融合,以省级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为契机,让就业紧紧扎根产业。
在就业服务保障上,谷城县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一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全力扩大就业容量。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积极落实中央、省市“稳经济”政策,兑现超2600万元惠企政策资金,稳定了1.42万个工作岗位。
另一方面,坚持项目引领,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智业谷城”项目,以573万元资金打造就业创业运营中心,实现就业服务数智化,让服务更高效、更便捷;“乐业谷城”项目,依据企业需求定制培训课程,举办技能大赛,提升“谷城铸锻工”等劳务品牌知名度;“立业谷城”项目,发挥“返乡创业示范县”优势,实行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全额贴息,带动1.1万人就业;“拓业谷城”项目,为重点企业配备65名人社服务专员,举办151场招聘活动。
谷城县将继续深化就业与产业融合,稳固现有就业岗位,积极拓展新的就业机会,提升就业质量,构建更智能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精准高效的就业对接平台,向着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目标大步迈进。
襄州区: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新的一年,襄州区在推动就业创业方面将采取哪些务实举措?2025年襄阳市“春风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襄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丁黎黎介绍,当地将积极贯彻就业优先战略,探寻多元路径促进就业创业,尤其在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方面将有大动作。
在人口聚集地,襄州区计划新建15家“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全力构建“城区15分钟、乡村3公里就业服务圈”,并打造“数字就业”平台。这一举措将就业服务的触手延伸至居民家门口,让求职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全面的就业信息。“数字就业”平台的搭建将为服务圈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岗位与求职者的精准匹配,让就业服务更高效、更智能。
此外,当地将在产业园区大力建设“人力资源集链服务站”,充分发挥其服务特色园区提档升级、骨干企业培育壮大的功能作用,实现就业人群和用工单位的“双向选择”,让企业招工更便捷,求职者就业更高效。
襄州区还将围绕全区11条工业、农业重点产业链用工需求,大力开展产业培训,联动多方主体形成职业技能培训合力,为重点产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引领、市场运作的原则,结合地域文化和历史传承,打造高品质劳务品牌,促进就业创业。计划征集大学生创业项目10个、返乡创业项目20个,新增返乡创业800人、创业带动就业1600人。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