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改善18所学校办学条件(教室、宿舍、运动场),增加校舍面积8.4万平方米;将90所学校纳入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实现全市义务教育教联体覆盖率达到80%以上”被列入2024年襄阳市民生实事。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改善18所学校办学条件的任务已全部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共新增义务教育和幼儿园学位8300多个;全市九成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了教联体建设,更多的学生可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2024年襄阳民生实事教育项目完成。
涉及的18所学校分别为:市四十四中、樊城区牛首中心小学、樊城区竹条中心幼儿园、樊城区龙头中心小学、高新区第五中学、高新区第一小学、东津新区南还建16-B13地块幼儿园、东津新区东津镇王河小学、襄州区伙牌镇中心幼儿园紫薇苑分园、襄州区朱集镇中心幼儿园分园、枣阳市北城中心小学(枣阳市三实小教联体)、枣阳市王城镇中心幼儿园、宜城市郑集镇璞河初级中学、宜城市孔湾镇杜岗村小学附设幼儿园、老河口市仙人渡镇白鹤岗幼儿园、南漳县肖堰镇花庄初级中学、保康县马良镇中心学校、谷城县幼儿园。
“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落实,满足了东津新区学位的需求,实现了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愿望。”东津新区教育办财务科负责人刘喻说。
据介绍,在今年中考中,牛首一中、竹条实验中学、太平店中学、青泥湾中学、市四十四中这五所农村中学全部实现中考A类生“零的突破”,城区相对薄弱学校的综合成绩大幅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樊城区25所优质学校与乡镇43所中小学、教学点结成的“手拉手”城乡共建教联体。
受益于教联体建设的学校还有谷城城关二中、城关三中等学校。作为谷城县城区最“热”、最“挤”的学校之一,谷城城关二中2万多平方米的校园容纳了近2000名学生,而城郊的城关三中4万多平方米的校园,学生却不到600人。教联体改革后,两个校区的教师全部打通使用,校际交流达到40%,短缺学科老师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据市教育局统计,全市已组建义务教育教联体246个,其中共建型132个、融合型93个、协作型21个,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教联体9个,创建比例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计675所,已纳入教联体建设的学校达652所,占比为96.59%,其中襄州、高新、宜城、南漳、谷城、老河口教联体覆盖面已达100%。
随着教联体建设的推进,“一校好”变“校校好”的越来越多,学生和老师的精气神越来越足。不少学生选择回家乡上学,据统计,近两年,全市共有13816名学生从热点学校分流到教联体成员学校,6738名学生从城区学校回流到农村学校,有效破解了“城里挤、乡里弱、村里空”的难题。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