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方便了,随到随考。有了这个系统,我们抽空就可以来考证了。”这是特种作业低压电工学员在襄阳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智慧考场”参加完考试后发出的感慨。该学员顺利通过了考试,并取得证件。
今年6月,我市建成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全天候“智慧考场”,考试不再受考试计划时间限制。截至目前,已有33批次66人通过“智慧考场”参加了“三项岗位”人员资格考试,满足了考生灵活预约考试时间的需求。这是我市今年以来推动安全生产资格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的又一举措。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始终将安全教育培训考试作为防范事故、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道关卡。全市安全生产培训考试工作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培训机构和考试机构达标创建、考务管理、“标准考点”建设等工作大胆实践创新,形成了“襄阳经验”。
筑牢基础 全面提档升级
我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管理,做好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培训考试工作。通过对现有培训机构进行整合,对培考领域严格执法,对培训机构高标准准入,力促培考工作提档升级,先后实现了“三个全省率先”的目标——率先在全省实现培考分离、率先在全省成立安宣中心、率先在全省推行计算机考试和实操真实设备考试。
按照全省统一安排,今年以来,我市对全市11家培训机构和“一中心五考点”开展新一轮达标创建和提档升级整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基本条件》(AQ8011-2023)和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特种作业实际操作能力评价技术规范》进行达标验收。撬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共计5000余万元用于达标创建,全市配置实操教学和考试设备300余台套,保康县建成涵盖矿山安全7大工种的实训基地,枣阳市、老河口市、宜城市、谷城县、襄城区分别建设化工安全实训基地,矿山安全作业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实操培训从说教转向“实战”,全市安全培训工作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制度建设、日常管理等方面超出省级标准,全面实现提档升级。
“基础提起来,管理更要跟上。”市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每年至少对全市培训机构开展一次摸底调研和一次执法检查,对培训过程、培训管理、培训质量进行全面指导监督。全市培训机构统一按照“三化”(培训档案目录化、制度上墙标准化、考试须知流程化)要求,加强日常管理。面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采取约谈、经济处罚和责令主要负责人调整岗位、责令退出培训市场等硬核措施。今年以来,我市先后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执法检查3轮次,责令5家培训机构停训,行政处罚11家次。
坚持“三个独立” 规范考试体系
市应急管理考试中心是全省第一家由应急管理部门自建的省级标准考点,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配有理论考试电脑180台套、实操考试设备35台套,覆盖特种作业25个工种,是全省规模最大、硬件最优、工种最全、服务最好的应急管理考试机构。该中心每年向社会输出安全技能合格的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约3万人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安全人才保障。
标准考点的顺利建成,得益于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对“培考分离”原则的坚持。近年来,我市按照“独立建设、独立管理、独立考评”的“三个独立”要求开展考点建设,要求考试点必须独立建设,考试设备不得与培训教学混用;考试点必须由所在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独立管理,不得委托培训机构代管和组织监考;考评人员必须独立行使考评职责,不得既当培训讲师,又当考评员。下辖宜城市、保康县、南漳县、谷城县先后由当地政府协调解决考点场地和用房问题,正在按省级标准达标创建,我市将政府主办作为考点建设的一项硬指标,未落实“三个独立”不予开考,“培考分离”进一步做实做优。
同时,我市一直视考风考纪为安全教育培训的生命线,长期在考风考纪建设上高标准、严要求,对违纪问题零容忍、严处理。全市11家培训机构和“一中心五考点”全部实现视频监控系统联网,从培训到考试全程系统办理,录像存档,切断人为操作路径,确保考试公平公正。为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我市出台《应急管理资格考试考风监督制度》,设置考风监督员,进行考前廉政告知,加强对考风考纪的组织监督、群众监督、民主监督、交叉监督,实现考务工作程序透明、操作透明、管理透明。
“我们对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考试作弊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取消考试成绩、暂停考试一年、通报批评、由工作单位撤职和调离岗位、行政拘留等处理。考试作弊行为较5年前下降99%,安全生产‘三岗人员’考试综合通过率突破94%,‘文明考风、诚信考试’的理念已在行业内形成共识,襄阳市考试中心被省厅誉为全省‘最严考场’。”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负责人曾祥涛介绍道。
以人为本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安全生产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据初步统计,我市现有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约7万人,服务全市104192家各类企业。市应急管理局按照“两争一出”工作要求,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争当全省安全生产资格考试服务改革排头兵。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安全生产资格考试“三零”(零审批、零跑腿、零等待)服务流程,率先在全省推广使用电子票务系统,率先在全省开通免费纸质证件打印服务,率先在全省开展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公益性安全技能提升培训,率先在全省建成安全生产资格考试标准考点。
为解决考生工考矛盾,我市自2022年起开设“周末考场”,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党员争先、干部优先”的原则,周末由一名党员同志牺牲休息时间,加班负责考务组织。每年在节假日和周末加班组织考试约140场次,服务从业人员3000余人次,为全市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送上贴心服务。今年,我市又探索建立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全天候“智慧考场”,全市安全生产资格理论考试开启网上预约、认证入场、无人监考、随到随考的自助模式,可24小时提供考试服务,更好解决从业人员工考矛盾。
“安全培训需求在哪里,安全培训考试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曾祥涛表示,将持续为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做好安全培训考试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