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劳模风采录|胡洪斌:大工匠三重奏

©原创   2024-11-19 15:39   云上谷城

他像一个涅槃的精灵,凭借执着的钻劲,由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革新能手,又由革新能手跃升为身手不凡的大工匠,再由大工匠跨越到带领团队完成研发创新重任的领头人。三个段落,奏响了精彩纷呈的人生乐章。他就是湖北三环锻造公司金一车间主任、湖北省劳动模范胡洪斌。

凭借执着的钻劲,由一名操作工成长为技术革新能手

工友们的脑海里,总会闪过一个印象:中午,车间一时安静下来,同事们都下班了,胡洪斌仍凝视着车床上的刀片沉思默想,不时在本子上勾勾画画。

原来机械加工要使用刀片,磨损到一定程度就要报废,交旧领新。很多时候刀片只用了一个刃或两个刃就用不成了,造成浪费。善于琢磨的胡洪斌心里划算开了,一个刀片能不能多做几个刃,通过改变刀杆子结构来提高使用率?这样既节约耗费,又节省时间。他与刀具厂技术人员多次沟通、交流,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由于他的革新创意经过深思熟虑,具有可操作性,对方欣然采纳,把原来的正方形改成六方形或八方形,刀片的利用率大为提高。

仿形车床是自动完成工件循环加工的重要装备,效率较高,但存在能耗大的缺点。现代数控车床能耗低,但价格昂贵,不可能立即更新。为降本增效,胡洪斌通过采集实时数据、系统分析对比,果断淘汰仿形车床,应用娴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普通车床进行数控化改造,使每件产品节约电力成本0.85元,车间年均生产转向节30余万件,节约电费25万余元。

胡洪斌1994年6月从湖北省农垦学校(现武汉轻工大学)毕业,分配到三环锻造的前身谷城县铸锻厂,当了一名设备操作工。

设备操作工在机械行业被视为普通的工种,胡洪斌心气很高,总想干一番大事业,对于眼前的岗位产生了较大心理落差,感到没有前途,干不出什么名堂,走出校门时的满腔热情顿时消减大半。

就在他萎靡不振时,师傅开导他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操作是学习机械制造技术的入门,把操作技能摸熟吃透了,以后再提高就有了基础。可别小看了操作,真正要做好,得下一番苦功。”师傅语重心长地叮嘱他,“行行出状元,把重复的事情做熟练做到位就是行家。” 1997年,三环锻造内部开展技术人才选拔与培养活动,胡洪斌这位“非专业科班生”理论考试竟然名列前茅,以优异成绩进入技术科,当上了一名产品工艺员。

两年后,他被派往金工车间担任车间副主任,分管产品质量检测与改进工作。2000年,胡洪斌顺利通过湖北省机械工程师职称认定。2000年8月至今任金一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

凭借执着的钻劲,由革新能手成长为大工匠

听着窗外的细雨,胡洪斌觉得是自己的一次洗礼。

进入2000年,三环锻造进军豪华商务车盘式转向节这一高端领域,由于外资企业的行业垄断和严密技术封锁,企业只能自力更生。

研发任务落在胡洪斌及其创新团队身上,压力山大,但不向困难低头的坚毅性格支撑他全身心攻关。高端产品对技术要求十分严苛,必须毫厘不差,否则前功尽弃。他心里装满技术参数和工艺,在机床旁一呆就是大半天,反复计算材坯厚度和直径,精确计算锻件旋转角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凭借丰富的锻造经验和过硬的锻造技术,奋力推进新产品研制。历经11个月反复试制、改进,新产品终于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发成功。

刚喜上眉梢,又愁在心头。因为形位公差达不到国际标准,导致汽车“吃胎”,这就像一场秋雨浇凉了胡洪斌的心。

道阻且长,唯有奋斗。胡洪斌顶着巨大压力,带着风尘又披挂上阵,大胆尝试新工艺,反复改进新工装,终于找到关键控制点。2012年春节后,技术难题被彻底解决,满足了豪华商务车盘式转向节的特殊技术要求。改进后的盘式转向节产品成功出口德国和欧洲,获得国际客户认可和信赖。同年9月,国家出台新政,商用车严格执行前盘后鼓新标准,公司盘式转向节一度供不应求,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

风雨兼程30年,胡洪斌在转向节系列(钢、铝)机械加工工艺研究与改善、生产线的布局和组建、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控制选型与运用等方面,取得多项发明创造,为企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共获得专利授权1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被聘为企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凭借执着的钻劲,以大工匠的硬气为开拓国际市场攻坚克难

有时候,胡洪斌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绣工,一年四季做着绣花的缝缝补补。

市场变化多端,竞争日趋激烈,对技术工艺革新要求越来越高。胡洪斌紧盯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及时改进工艺,在技术革新之路上走在前列。他深知质量是安身立命之本,以身作则带领员工练就一手绝活,争做技艺精湛的“钢铁裁缝”,做足绣花功夫,把产品雕刻得精致圆满,把人生雕刻得丰富多彩。

他要求员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上道工序是下道工序的基准,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负责,一定要精益求精、万无一失。

2012年为印度利兰公司生产转向节,因内侧跳动影响精度,在场的印度专家面露不悦。时间到了中午,印度专家去就餐休息,胡洪斌和团队成员人不离岗,加班加点排查原因。经过会商、试验,找出了导致问题的症结,很快加工出合格产品。下午印度专家来到现场,看到刚生产出来的产品,眼睛一亮,笑容满面,连忙竖起大拇指。胡洪斌和他的同事们长吁了一口气,这才感到肚子饿了。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随着三环锻造生产的高端转向节行稳致远,欧美客商带着订单纷纷前来。他们在对三环产品认可的同时,又有几丝担忧。在为奔驰公司生产高端盘式转向节时,奔驰公司质量工程师在现场全方位观看。客户在场不在场都一样,胸有成竹的胡洪斌和团队各司其职,按照工艺流程有条不紊地生产。客户看着看着,面露喜色,亮出订单,转向出门。

匈牙利斯太尔公司所需的转向节,对称度非常难保证,是造成退货罚款的直接原因,很多企业想做,由于攻克不了难关,只好虎头蛇尾。有丰富的攻关经验作底气,三环锻造接过这个烫手山芋,试制任务又落在胡洪斌身上。他二话不说,带领团队立即进入实战状态。为了保证两个腔镜孔之间的对称度,他牙一咬,把加工工艺推倒重编,背水一战。这样做承担了很大风险,如果搞不成功,就会丢掉客户、砸掉招牌。依赖日积月累的经验技能底蕴,最终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如期交付产品,受到客户赞誉。

胡洪斌及其团队在质量检测上十分严格,产品出来后,逐件用肉眼和检具检查,内侧用卡板卡,螺纹钢用螺纹规检测。每件产品从毛坯到成品都有编号,具有唯一性,随时可以追溯,从设计、模具、生产全方位保证产品零缺陷。

匠心芬芳写春秋,匠艺精湛奏凯旋。春光明媚,三环锻造迎来新的商户和订单。胡洪斌和他的团队在奋飞的头雁带领下,正瞄准新的目标开始又一轮研发。响当当的锻件,挺起中国锻造的脊梁。

通讯员:曹庆国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