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风耀古城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襄阳系列报道之一

2024-11-05 08:48   云上谷城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一年来,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襄阳”系列报道,从我市加强对古城、古文物、古山寨、古村落、古树保护和利用取得的显著成效,看襄阳大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思”与“行”,探讨襄阳奋力打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建设“古韵新风”幸福城的实践路径。

襄阳古城位于汉江中游,至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是襄阳的“根”与“魂”。

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当岁月长河穿越历史的风华与变迁,襄阳古城,依然在时光的流淌中散发着厚重的文化魅力。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年多来,襄阳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深入推进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激发文化创造创新活力,不断擦亮千年古城金字招牌。

以决心恒心保护古城

今年国庆假期,襄城游客接待量7天超100万人次,襄阳古城是主要旅游目的地。

游襄阳,不可错过古城墙。

全长7331米的襄阳古城墙,始建于西汉初年,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时间推移,由于雨水浸渗、植被生长、自然风化等,部分城墙亟待修缮,保护刻不容缓。

上世纪90年代,襄阳在严格考证的基础上重建昭明台,并修复了城墙东南角和仲宣楼,初步再现古城的历史格局与架构。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古城保护脚步从未停歇。

2018年起,襄阳连续实施两轮“古城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1.2亿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临汉门东侧、大北门至长门段等6处城墙。同时,制定出台《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襄阳古城保护条例》,从法治层面不断加大对襄阳古城的保护管理力度。

在保护过程中,文保部门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在城墙上安装数字化自动监测系统,当墙体出现鼓胀、裂缝、歪闪、沉降时,一旦超出临界值,系统便自动预警。

今年,襄阳编制完成《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襄阳古城保护提升实施系列规划》以及昭明台、县学宫、铁佛寺片区等16个点位实施规划,形成总规、专规、详规相互衔接的规划编制体系,为系统推进古城保护利用明确了方向路径。

5月1日,单家祠堂、仲宣楼、襄王府、长门等4处文物建筑布展开放,进一步彰显襄阳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6月,国家文物局批复了襄阳城墙东门、西门联通工程。未来,襄阳古城墙将全线贯通,一座架构完整、格局清晰的魅力古城将重现世人眼前。

以铁腕铁律疏解人口功能

近段时间,住在古城内的居民感受到,东街堵车现象少了,交通更顺畅了。

作为古城内的主干道,东街周边聚集了大量机关事业单位和教育医疗机构,车流、人流量大,通车慢、停车难问题亟待解决。

2022年,市委、市政府将改善古城内交通出行问题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坚持应急谋远、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在合理优化交通路网的同时,逐步疏解古城功能人口,有效缓解了通车慢、停车难等问题。

推动古城保护与利用,优化空间格局是基础性工作。

市政协专班赴全国调研后发现:襄阳古城人口密度2.67万人/平方公里,远高于绍兴古城的1.41万人/平方公里、苏州古城的1.53万人/平方公里、泉州古城的2.18万人/平方公里;古城内企事业单位过多,行政办公用地占比达26%,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重合理范围为5%—8%计算,超出标准2倍。

“要以铁心、铁腕、铁律,确保古城内人口只减不增、行政事业单位只出不进。”市委、市政府划定红线底线,成立古城保护与利用领导小组、襄阳古城(隆中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古城内功能与人口疏解。

全面完成长门遗址公园片区48户、铁佛寺片区274户居民搬迁,拆除建筑约5万平方米,腾退土地约75亩。提前完成古城内2批次32家行政事业单位搬迁腾退工作,市中心医院行政科室全部外迁、市三十三中九年级6个班全部转迁。按照《襄阳古城内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腾退不动产管理办法》,统一集中管理单位外迁后腾退土地、房屋等资源,提升科学规划利用水平。

“近两年,古城疏解功能、人口,取得了显著成效。”襄阳古城(隆中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晓琼说,古城有了足够的物理空间,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文旅融合

寂夜凭栏寻意趣,半城烟火半城诗。

去年12月,管家巷文化休闲街区火爆开街,23个“非遗”项目和襄阳老字号汇集于此,迅速成为市民和游客流连忘返的“打卡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时指出,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襄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将历史风貌提升与文化挖掘、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让古城有说头、有看头、有玩头。

由“一街游”向“全城游”发展,推动文旅沿轴聚焦发展——

以昭明台为核心,打造轴线北部历史文化片区;以谯楼—襄王府周边为主体,打造轴线南部休闲演艺片区;以西护城河为依托,打造环线西部时尚休闲片区;以长门遗址公园为支撑,打造环线东部城防军事文化展示片区。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打造有故事的特色街巷群落——

以仁义巷为中心,串联原水文中专、单氏故居两大片区,形成文商旅休闲特色文化街巷。目前,原水文中专正在加快打造以侠义江湖为主题的开放式文旅休闲潮流街区。

坚持“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发展,全面提升游客旅行体验——

利用杨家花园打造青年公寓,将川惠大酒店改造升级为高端个性化精品酒店;利用雅斯超市打造以宋元大战为主题的襄阳版“长安十二时辰”;开发特色文创产品200余款,累计实现销售额1300万元。

今年5月,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一枢纽四基地”战略目标,聚焦聚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基地。

以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为抓手,襄阳把文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扎实推进文旅产业融合、要素融合、服务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古韵新风相辉映、经济文化比翼飞。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