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发挥党建“引领力” 书写乡村善治“新篇章”

©原创   2024-10-09 11:39   云上谷城

近年来,谷城县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走出了一条“组织强、发展好、乡风正、环境美、治理优”的乡村善治之路。

聚焦队伍强、组织优,筑牢乡村堡垒。围绕巩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着力培养乡村建设队伍,建强基层组织,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治理。一是锻造一批乡村振兴“领头雁”。以“头雁工程”为抓手,坚持每年分两个批次对全县240名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50名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全覆盖培训,培养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作风优良、群众认可、专职专业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二是培养一批创业致富 “带头人”。实施“双培计划”,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培育致富带头人451人;依托县委党校、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培训合作社负责人、致富带头人3000余人次;推进“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大学生储备人才158人,其中优秀学员代表方珍、胡克慧等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是建设一批组织体系“示范村”。开展党组织设置“攻坚年”行动,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在农村建立“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村民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在城区建立“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

聚焦发展好、环境美,夯实产业基础。聚焦自身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经营、合作经营、自主经营等多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模式。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业。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谷城县各村(社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谷城县冷集镇梁家畈村的花卉产业、赵湾乡食用菌产业、茨河镇石井冲村的蛋鸡养殖和羊肚菌产业等,通过扩大特色传统产业规模,引进新型种植养殖技术,保障传统产业稳步增收。二是树立创新意识,打造品牌经济。树立“品牌”意识,延伸传统产业链,培育本土农产品品牌,拓展销售渠道,带动农户、集体增收。五山镇熊家岗村、庙滩镇邓家湾村注册农产品商标,引进冷藏保鲜、除湿烘干等设备,通过加工干辣椒、辣椒酱、黄桃罐头、果干等方式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利用电商直播的方式,拓宽农产品销路,增加农民收入,形成集体经济增长点。三是坚持生态优先,树立绿色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以美好环境缔造幸福生活,实施生态环境整治工程,把山水变风景,把资源变资本,实现村民富、村风好、村庄美。谷城县盛康镇双堰村精心打造“稻虾共作”项目,全力发展“以农民为主、以产业为要、以生态为基、以文化为魂”的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20余万元,村民经济收入人均年增收1000元。

聚焦乡风正、治理优,突出群众主体。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持续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注重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一是实施共同缔造,发动群众共建。通过共同缔造密切党员群众联系,汇聚治理力量,让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紫金镇官坊村发挥乡贤能人作用,创办谷城县官坊垚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发安吉白茶基地500余亩,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长期带动务工村民20人、采茶旺季村民200人,人均增收5000元。二是深化民生事业,发动群众共治。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聚焦群众身边事,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坚实力量。石花镇党委持续巩固“三百促三治”治理优势,划小治理单元,发动群众力量,创办21家“爱心食堂”、18家“爱心教室”、40家“爱心作坊”,有效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生活之忧。三是坚持共同富裕,实现成果共享。坚持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致富。五山熊家岗村通过建立“合作社+公司+农户”“村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村民将资源、资产、资金和技术等入股到专业合作社成为股东,通过“保底收益+股份分红”,让农民更多分享辣椒产业增值收益,实现集体增收6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5000余元。

通讯员:张奎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