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人物|王正堂:平平淡淡才是真

©原创   2024-08-22 15:44   云上谷城

今年95岁的王正堂,出生在革命老区谷城县城关镇邱家楼村。8月21日,见到老人的时候,他刚刚从家里骑着小型三轮车,在离家近2里的口袋公园里,与几个“小兄弟”唠嗑。

唠什么呢?除了开开玩笑,说些笑话,大伙最爱听的还是他在抗美援朝中的战斗故事,那吃雪就炒面的艰苦岁月……大家听得热血沸腾、眼含热泪,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您老这么大年纪了还开三轮出来‘溜达’,家人放心啊?”“没事,慢慢开,都习惯了。”老人满脸笑容地回答道。

“老人每天都到这里玩,大家都认识他。特别是知道他是抗美援朝老英雄后,对他更加敬重。”和王正堂隔一条路的邻居李进荣激动地说道。

王正堂,出生于1929年7月。1951年10月,他从家乡入伍,经过2个月的集训,从华北直接进入朝鲜作战,在99团炮兵独立营7连3排2班参战。1952年11月,因王正堂能吃苦,做事下力、头脑灵活、反应快速,被提升为班长。1953年5月,王正堂实现了他人生最大的愿望,那就是“火线”入党,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我们班12个人,配有1门75毫米山炮和1挺高射机枪。”3年时间,王正堂到底打了多少发炮弹,他都记不清了。但印象中最深的是1953年5月7日夜里攻打“三八线”时,从夜里9点一直打到11点,足足打了50多发炮弹。最后炮管都打红了,紧急降温后,他继续向敌人开炮。

有一次战斗王正堂至今难忘。1952年10月26日夜里,攻打“上甘岭”阵地,从晚上就开始攻打敌人阵地,一直打到快天亮才停止炮击。战士们衣服全都汗湿了,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咬咬牙怒吼着继续投入战斗。

“在朝鲜战场,每天都要面临敌人飞机的狂轰滥炸。有一次,敌人的飞机突然来袭,刘指导员为掩护战友,被敌机弹片击中头部。我和战友们从半山腰抬着他向战地医院奔跑,还没跑到山下,指导员就因失血过多,不幸英勇牺牲。”想起牺牲的战友,王正堂老人老泪纵横。

“在朝鲜,最难以忍受的还有极度寒冷。一人多深的积雪,把弹坑口都堵住了。也没水喝,渴得受不了就吃雪解渴,时间长了,战友们也都慢慢适应了战场上的恶劣环境。”王正堂说。

1954年6月,王正堂回到祖国。没有上过学的他,集训学习了4个月后,1955年5月复员回乡。回乡后,组织上安排他到县粮食局上班,王正堂考虑到自己没啥文化,不想因为自己没文化而影响党的工作,便主动要求回村务农。

在家乡,王正堂积极发挥出一个军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1957年,他主动参加南河电站建设,并担任民工营营长,这一干就是3年。1959年,王正堂从南河电站回到村里,担任了村民兵连长,直到1977年才退休。

王正堂当民兵连长28年,时刻牢记军人本色,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化解各类民事纠纷、维护社会治安,抓好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28年间,通过他挑选输送到部队的合格、优秀战士就有100余人。

“从参军到抗美援朝战场的那刻起,就把自己交给了党。”王正堂说,要努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名不平凡的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正堂老人把很多事情都淡忘了,但他却从未忘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他最喜欢唱的、经常挂在嘴上的就是这首歌。

如今,王正堂老人正安享老年生活。他的身边时常带着一个小收音机,听听新闻,再欣赏曲剧、豫剧、黄梅戏等,生活有滋有味。

老人的女儿王巧玲介绍,老人每顿饭能吃半碗,搭配一些时令蔬菜,从不吃肉。上午、下午出门时会带上牛奶、点心等小零食,想吃想喝时就来几口。

“我现在洗澡都是自己动手,不需要别人帮忙。”王正堂说,自己能动手,就不想给儿女添麻烦。

平平淡淡才是真,祝福这位抗美援朝老英雄健康长寿!

通讯员:马明刚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