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蛙共生“呱呱”叫 一田多收“钱”景好

©原创   2024-08-05 09:43   云上谷城

走进谷城县茨河镇下磨石村的稻蛙共作养殖基地,随处可见一只只绿色的黑斑蛙在田间欢快地跳跃。去年来,下磨石村积极探索“稻+蛙”综合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不断拓展群众收入渠道,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

夜幕降临,稻田间“呱呱呱”的蛙叫声此起彼伏,茨河镇下磨石村稻蛙共作养殖基地却热火朝天,趁着天黑,几十名工人头戴探照灯,脚穿防水靴,利用强光,让黑斑蛙短暂失明,迅速出手。在阵阵光影交错间,一只只黑斑蛙被装入袋子,连夜运往市场销售,周边许多农家乐老板闻讯赶来,争先恐后选购新鲜蛙。

茨河镇桂园生态农家饭庄负责人宋波告诉记者:“我开的农家乐就在茨河,以前我们经常卖黑斑蛙,经常跑到泥嘴、襄阳去进货,进回来也不太新鲜。前段时间我们到茨河镇稻蛙基地挑了一些回去试吃了,客人反映比较好,口感也好、新鲜,明天又有几桌客人预定这个菜。”

“稻蛙共养”是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仿生态种养模式,下磨石村的稻蛙共作养殖基地占地60余亩,通过田间种稻、浅水养蛙、蛙除害虫、蛙粪肥田等方式,实现稻蛙共生,今年预计可产出18万斤青蛙,3万多斤水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谷城县耕源农业公司负责人徐勇说:“我们基地环境好,纯山泉水养蛙,养出来的蛙是健康的,这个行业来说也是朝阳产业,目前来说进入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

黑斑蛙又称青蛙,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补肾益气、美容养颜等功效。其肉质细嫩、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市场青睐和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茨河镇山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稻+蛙”种养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

谷城县耕源农业公司负责人徐勇表示,下一步计划在九月份以后,利用闲置的空房作为车间进行杀蛙,将蛙腿包装进超市,另外还可以提取蛙油做护肤产品。”

记者:周龙 吕涛 通讯员:郭赟菲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