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推改革——襄阳在改革创新中阔步前行

2024-07-15 08:59   云上谷城

从搭建智慧教育平台到教联体改革惠及更多学子,从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到锚定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从襄阳“政策通”平台惠企事项免申即享到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高位推进,从“共同缔造”到基层社会治理的种种探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襄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承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镌刻下人民至上的价值底色。

聚焦“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

“以前我一直在外地打工,现在孩子上大学了,想在家门口找份工作,也不知道能干点啥,偶然看到吾悦广场旁边有个零工驿站,本来想着进去咨询一下,没想到连培训带推荐,硬是把我的就业问题给解决了。”谈起新找到的工作,今年46岁的陈大姐直呼“想不到”。

近日,在高新区零工驿站,陈大姐接受了一对一就业帮扶,办理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免费参加了由区人社部门组织的育婴师技能培训班,成功拿到资格证书后,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零工需求在哪里、驿站就建设到哪里、网络就延伸到哪里、服务就保障到哪里……按照“一网覆盖、多极联动、全域共享”的思路,襄阳成体系打造零工市场,已覆盖襄阳域内各个县(市、区),服务延伸至有需求的乡镇社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个“15分钟就业圈”。

“静默认证真的太方便了!我昨天下午收到一条短信,说今年的资格认证已经自动完成了,以后在外地带孙子,再不用担心养老金停发了!”2023年11月下旬,人在外地的退休人员顾女士通过市人社部门“静默认证”服务模式完成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秉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原则,市人社部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前移资格认证关口,不断优化资格认证模式。组织开发待遇资格认证大数据平台,与公安、民政、医保、卫健、交通、旅游等多部门互通互联,建立社保待遇领取人员数据库,在后台进行数据筛选比对和模型分析,智能确定人员生存、健康状态,精准识别服务对象待遇领取资格,推行“大数据采集、数据比对、自动发放”认证模式,在减少群众办事成本的同时,有效防范了虚报冒领风险发生。

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目前已惠及企业群众70万人(次);襄阳智慧教育平台汇集9个部门的21个数据,2023年让7万余名新生成功通过线上平台报名;襄阳“政策通”平台实现436个惠企事项免申即享,累计兑现各类惠企资金29.1亿元,惠及企业1.8万余户;社保、医保、高龄补贴等30个高频事项实现了免申办、智能办、帮代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襄阳不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改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聚焦“共同缔造”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风光旖旎的万亩生态茶园层层叠叠,古寨垣、茶公园、楠竹园、产业园、民俗园、游乐园,错落有致地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油画般的茶山胜景令人流连忘返……走进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映入眼帘的便是这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卷。

从一个“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的偏僻山村,到如今村集体资产超亿元、年均接待游客60余万人的乡村旅游知名景区,堰河村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全体村民的共同缔造。

在堰河村村委会旁的一片竹林里,镶嵌着280个石头墩子。由于早年村里穷,盖不起会议室,有大小事需要商量,村里就组织村民在竹林开会,后来,村里发动大伙儿到河里搬石头,一户一个,整整齐齐地摆在林子里。这280块石头,便成了当时280户村民的议事“坐席”,这片竹林则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作堰河“人民大会堂”。

从种茶叶到办合作社,从垃圾分类到环境整治,从立村规民约到树文明乡风……“群众事、群众议、群众说了算”,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共同缔造在这片竹林里具象为一条条建议,不论大事小事,议一议、聊一聊,最终都能从“想干的事”变为“能成的事”。

“在这里,我们探索了‘三三制’组织建设新模式,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实行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三方联动’,民主管理实行党组织会议事、村民(代表)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三会治事’,工作推进实行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的‘三联共建’,形成聚民心、抓发展、干事业的合力。”谈起共同缔造的堰河实践,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滔滔不绝:“可以说,干部从这里当选、政策从这里宣传、思想从这里发动、人心从这里凝聚、发展从这里谋划、行动从这里出发。”

实施市域社会治理补短板强弱项十大重点工程,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联动共治机制,全市4000多个小区实现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1700多个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式,将线下资源力量整合到线上,为群众提供“一网式”服务,襄阳市“一网解纷”经验被评为新时代全省政法工作“十大创新品牌”;

南漳县探索的“红色屋场”经验被列为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谷城县全省率先建成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实现进“一扇门”调“百般事”解“千家忧”;

老河口市创新矛盾纠纷“三联三清”综合解纷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全省率先探索“一网统管”改革,重塑“居民点单—城运中心派单—职能部门接单—群众评单”的全闭环机制;

市城运中心日均处置事项4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8%……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随着共同缔造、“下察解暖”实践活动、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框架等工作的一体推进,襄阳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群众“获得感”托起稳稳的幸福

“我和妻子常年在外地打工,父母年事已高,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现在中心小学主校区不再设六年级,统一将六年级设在第三小学校区,孩子在寄宿制学校上学,接送次数减少,成绩提升不少,这种惠民的做法我们举双手赞成。”近日,襄州区朱集镇中心小学教联体六年级学生家长李先生对学校的举措赞不绝口。

朱集镇地处鄂豫两省交界,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山水相连。该镇共有3所小学,虽然彼此之间相距500米左右,但是由于历史的沉淀,形成了朱集镇中心小学“撑得慌”,第二小学“吃不饱”、第三小学“吃不着”的现象。为了解决学生“择校热”问题,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朱集镇中心小学教联体于2022年10月成立,三所小学发展一体化设计、管理一体化进行、考核一体化开展、绩效一体化核算,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朱集镇中心小学教联体办学质量越来越高,办学能效也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683所义务教育学校中,已纳入教联体建设的学校达508所。

依托襄阳市会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代账行业数字监管系统”,襄阳市财政局对代账机构实现精确监管、多维分析、精准防控,最大程度实现“进一个网、办多件事”。

“现在只需三五分钟就可以得到想要的准确会计数据,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在申请政府奖励政策的时候,审核也因为数据准确变得更快了。”银河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桂芳告诉记者,深耕襄阳多年,她切实感受到发展环境越来越好。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从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到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人民群众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