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三十多年前还是当地响当当的贫困村。三十多年来,当地村支两委一班人咬定青山,锲而不舍,带领村民护生态、兴产业,共同缔造幸福生活,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中国山村新样本。
今年年底,堰河三期民俗园将正式开园。眼瞅着游客越来越多,农户杨照勇想跳出民俗园规划,将自家三楼平台改成客房。得知杨照勇有这个想法,村干部立即登门劝阻。
五山镇堰河村党委委员祝勇说:“今天这个建个房子,明天那个扩建院子,旅游根本就搞不成,一定要按我们村支两委规划建设。”
统一规划设计,是为了实现旅游标准化。这对提升景区整体形象至关重要,也是全体村民共同拍板决定的事项。堰河村能从集体经济落后村、负债村发展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靠的就是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成果共享。
堰河村地处深山,三十多年前只有“巴掌田”和“鸡窝地”,村民靠种地不能糊口,上山砍树卖柴火成为家常便饭,很多山被砍成“秃头山”。1992年,闵洪艳上任时村集体负债达二十多万元。举步维艰之时,29岁的闵洪艳公开喊话:从今起后堰河人不准再开山砍树,必须管好山、护好水。
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说 :“要想发展好,过上好日子,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转变思想,要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之路。”
顶住压力,闵洪艳带领大伙在荒山野坡开出1200亩茶园,又带领党员干部扛麻袋到大城市去闯市场。在县城卖两块多一斤的茶叶,硬是被他们卖到了七块钱。
封山育林、开垦茶园;垃圾分类,美化乡村。山沟沟里的堰河,通过保护生态环境,闯出一条致富新路,村集体年收入也从开始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近10万元。
“实践证明,闵书记提出的封山育林是正确的。保护了我们堰河的绿水青山,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五山镇堰河村村民李长健高兴地说。
环境美了,来堰河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闵洪艳瞅准时机,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但不同于其他地方,堰河村要求全村农家乐、咖啡馆、民宿、餐饮,老百姓都要参与进来。统一领导、统一培训、统一服务、统一价格。
堰河村将所有村民以股民身份纳入合作社,并对贫困户实行无偿配股,以实现村无闲户、户无闲人、人无闲事的目标。眼下,堰河全村七成人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村民人均纯收入超3.5万元,每年递增的幅度在25%-30%。
“让他们参与,让他们受益,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闵洪艳说,“只有农民参与了,农民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这个村才有生命力、才有活力、才可持续。‘
靠着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成果共享,堰河村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今天,作为全域旅游样板村,堰河村升格为国家4A级景区,村集体资产过亿元,年综合旅游收入破2亿元,并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共同打造“茶旅小镇”。
五山镇党委副书记龚贤书说:“堰河村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把老百姓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多事情从谋划到建设、到管理、到效果评价,老百姓都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为村里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做的。
记者:吕涛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