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堰河之变——“两山”理论中国乡村实践样本调查》今天(7月3日)请看下篇《堰河村的实践论:上下求索 青山依旧》。
清晨七点半,堰河村的干部晨会开始了。不分节假日,每天必开,一开就是二十年。
襄阳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村史馆建好了以后,它就是一个景点,从一楼讲到二楼,堰河的故事。”
这个略带仪式感的会议,效率颇高。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三件工作:镇里党纪学习教育会议精神的传达、当天游客接待的调度、民俗园三期建设的推进。
记者洪亚飞:“我看您早上那么早就来了,为什么坚持每天早上开这个晨会啊?”
襄阳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老百姓需要办事。每天来得非常早,为了老百姓提前来办事搞好服务,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村里的干部总共六人,闵洪艳是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合作社理事长,其他人每人有两个以上的身份。“三位一体”,多个职务一肩挑、三驾马车一套班子,这个团队领着堰河村,一路闯滩过关、向前奔跑。
襄阳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委员、纪检委员祝勇:“我们这个三期民俗园建起来是多功能多业态的。”
记者洪亚飞:“现在什么进度了啊?”
襄阳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委员、纪检委员祝勇:“我们现在土建是达到了85%,内部装修到了55%左右。今年最大一个项目,可以同时接待800多人。”
堰河民俗园三期建设,是眼下村里的头等大事,开工建设一年多了,今年年底要开园营业,只有半年时间了,必须快马加鞭赶进度。祝勇是村委会的纪检委员,村里的工程建设归他分管,从一期到三期,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可背后藏着的各种“难”,他一清二楚。
襄阳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委员、纪检委员祝勇:“那你就是要加快进度,一定按照我们的标准,就跟上次我们沟通一样。”
“嗯,对,绝对不能给村里拖后腿啊。”
村民郭少武在深圳经商,他家参与了三期项目,2023年工程启动。按照合同约定,各家房屋建筑风格必须统一,可郭少武却拿出了一张风格迥异的设计图。为了满足个性需求,又不破坏整体风格,祝勇约他回村,坐下来详谈,双方对图纸反复修改,求同存异后,终于达成共识。
记者洪亚飞:“闵书记,咱们村里有一个制度,叫做‘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是吧?”
襄阳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对,每一名党员干部就像一根小草,这根小草必须要有一个顶起一颗露水珠的力量。这力量,就是我们党员干部肩上的责任和担子。”
除了“三联共建”,还有“三会治事”,也就是党组织会议事、村民(代表)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村里难办的事靠着这个法宝都能迎刃而解。
2015年,村党委打算修条路,把村里的几个景点串起来,这可是大事,需要全体村民同意。300多户,每家出个代表,开大会表决,少数服从多数,项目得到通过。可修路要穿过十多户村民的山林,产生矛盾,可以预见。
襄阳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换成以前,没有一大笔钱给被占地的村民补偿,怎么拿得下来?可群众是村里的主人,那必须要尊重他们的意愿。”
那就再开村组会,每家每户做工作。村里承诺:精细规划绝不多占、砍下的树木帮着卖、能烧火的杂树送上门。最后,村民们的思想做通了,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堰河村旅游循环路建成通车。
这里是堰河村的乡村振兴学院,可以坐下全村的老百姓,每每村里有大事,大家都会聚集在这里,举手表决。而在不远处,有一片竹林,竹林里有280块石头,一块石头代表着一户人家,这里是堰河村曾经的“人民大会堂”。过去,大家在这里头顶蓝天、席地而坐,商量村里的大事小情。斗转星移、时代变迁,30多年过去了,堰河村的乡村治理,主角依然是村民,大家携手守护美好环境、共同缔造幸福生活的信念,坚若磐石、从未改变。
记者洪亚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堰河村,两山理论的实践探索方兴未艾。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和以自然为根基有机结合起来,堰河村为中国的广大农村做出了示范。我们相信,在中国的大地上,还会成长出一个又一个的堰河,实现两山理论的伟大愿景,奔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来源:长江云新闻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琚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