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第二批主题教育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把握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特点,结合实际,分类指导,上下联动抓整改,让群众看到实效。”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对抓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将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与基层党组织分开进行工作安排;根据各领域党员特点、梳理各领域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出台重点工作任务和操作指南;结合不同群体党员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主题教育……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全市上下围绕“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任务重”这一特点,突出因地制宜、分层分类施策,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牢牢把握“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全覆盖开展和分领域推进之间的关系,有力推动主题教育在我市层层夯实、见行见效。
分层部署 有序推进
确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要坚决扛牢农业强市建设政治责任,把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与农业强市建设结合起来,一以贯之抓好‘三农’工作,加快推动襄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12月13日,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新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培训班举行第九期专题交流,与会市“四大家”领导,市直单位和县(市、区)、开发区负责同志围绕“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论述为指导 加快推进强县工程”等内容展开交流学习,在思想碰撞中夯实理论武装,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本领。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想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离不开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部署学习任务,依托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措施确保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党员干部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在主题教育中,全市上下一方面严格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突出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题教育,从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五个方面详细列出重点措施;另一方面,全力抓实基层党组织主题教育,明确以党支部为单位,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全覆盖式开展主题教育。
市委常委会牵头开展主题教育读书班,在深入研讨、互学互鉴中切实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和带学促学“头雁效应”;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举办2期《实干先锋访谈》栏目,邀请各类先进典型分享真知、现场示范;保康县依托荆山讲堂、大树论坛等载体,结合实际工作讲好专题党课,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樊城区牛首镇组织全镇125个基层党组织紧扣实际制定理论学习计划,并分片区开展指导,跟进检验学习成效。
230余场次集中交流研讨,450余场次集中学习,1420场次领导干部讲党课,1.5万个基层党组织、35.5万名党员全面覆盖……随着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学习计划同步推进、有序落实,真理的光芒在汉江两岸持续闪耀。
“目前,在坚持分类指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的基础上,我们还充分结合发展需求和工作实际,引导全市基层党组织个性化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我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献一策’等特色学习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发挥党员作用,让大家在学思践悟中更好地服务发展、拼搏建功。”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紧扣特点 精准施策
实现广泛参与走深走实
“要结合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襄阳都市圈建设,立足岗位实际开展学习,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真正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做好本职工作上。”10月19日,全市主题教育座谈会召开。座谈会上,省委第二巡回督导组组长姚德新认真听取了来自各领域各层级的15名代表的意见建议,并指出,要强化分类施策,加强上下衔接联动,从精细处入手,进一步推动襄阳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
第二批主题教育涵盖面广,必须在坚持落实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不同领域的不同特点,选好主题教育开展的着力点、切入点、落脚点,带着问题学、奔着问题去,方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和生动实践。
结合机关、学校、医院、国企、乡镇(街道)、村(社区)、“两新”组织等7个不同主体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台了全市各领域主题教育重点工作任务;组织骨干力量成立6个调研组,深入县(市、区)、开发区开展推演式调研;召开全市主题教育座谈会,召集各领域各层级代表,“面对面”谈经验、“点对点”找方法……通过精准梳理问题、科学研究对策,为不同领域开展主题教育形成紧扣实际、突出特点的分类指导,有效防止了“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
襄阳五中依托学校历史底蕴和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开展聆听书记校长讲党史、校史课系列活动,引导在校师生党员和4000余名团员自觉领悟初心使命、传承革命精神、扛牢时代重任;市中心医院组织党委班子成员实行“分片包保”,深入各党支部、临床一线找问题寻难点,梳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暖心服务”140余项,由全院党支部领办落实;市国资委指导各企业通过班组会、交接会等方式,推动理论学习进车间、进项目、进工地,解决职工“学习时间短、学习阵地少”的突出问题……随着聚焦各领域党员特点、各领域突出问题、各领域发展实际的针对性实效性举措接连落地,主题教育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学习成效也进一步彰显。
个性定制 送学上门
推动学用结合见行见效
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鲜明的对比……近日,在市水务集团开展的“工地微课堂”系列活动上,公司党委领导、业务主管、技术骨干围绕“担当新使命、岗位建新功”主题进行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寓于业务工作的实际案例,为生产一线的青年职工、无职党员们上了一堂有温度、接地气的“特色党课”。
丰富载体,因材施教。在主题教育开展中,我市通过定制生动鲜活的学习内容,设计便捷高效的学习形式,提供积极主动的学习服务,充分满足各群体党员的学习需求,激活其主动性、能动性,推动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宜城市持续深化“在家联动、在线联网、在外联管”的“三联”工作机制,通过协调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参加流入地党组织主题教育、网格员进小区进楼栋进家门为老党员提供辅导等方式,扎实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市委组织部积极探索“1+1”“N+1”模式,让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村(社区)“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等群体与3.3万余名流动党员结成帮学督学对子,并通过微信提醒提示,定期了解情况、及时答疑解惑;老河口通过开展“年轻干部读书分享会”“书记讲堂”“思政课堂”等活动,抓好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全面提升青年战略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总揽全局能力。
除了针对离退休干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团员和青年等重点群体分别出台具体方案,丰富个性化学习形式,细化制定60余条保障措施,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我市还积极探索发挥重点群体优势,实现学习成果转化的新方法、新路径,努力做好理论学习的“后半篇文章”。
深入开展“暖流汇襄”行动,在着力破解流动党员组织安家难、参加学习难的同时,为广大流动党员搭建干事创业舞台,在“我为家乡发展献一策”“畅叙乡情、共谋发展”等活动中,流动党员共提供招商、销售等有效信息8500余条,其中“延伸快递进村组”“发展农村电商”等一批“金点子”被采纳转化;引导“两新”组织党员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当先锋”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2700余个,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劳模工作室、工匠创新工作室170余个,推动党员做到工作技能先掌握、岗位职责先做到、技术革新先带头、急重任务先行动“四个先行”;实施“银耀古城”行动,组建800多支“风范长者”“五老”宣讲团进农村、机关、校园宣讲1.2万余场次,选派240名退休干部“党建指导员”,引导3270多名老干部参与基层治理,当好“红管家”“连心桥”。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灵活采取形式多样的组织方式、教育方法,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用结合上再下功夫,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 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