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实事 书写幸福答卷(八)
谷城:建好农村公路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新建农村公路,改善出行条件是2023年县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今年以来,谷城县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深入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一条条畅通、靓丽的农村公路,为乡村振兴带来强劲动力。
路畅产业通。随着襄阳市十大美丽农村公路盛康镇马庙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群众出行更加便利的同时,也推动了沿线产业的发展。
马庙路穿过盛康镇双堰村。近年来,该村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稻虾共作”产业,带动当地3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然而过去,这里却是只有四五米宽的水泥路,不少路面还有破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产品的运输。
“路没提档升级之前,每年到大虾上市旺季,来往运输大虾的车辆是‘大车进不来,小车错不开’,总是堵塞道路,排队排得特别长,十分影响我们的销售。”盛康镇双堰村党支部书记陈春道说。
产业要发展,交通需先行。但农村公路线长面广,上级建设计划少,地方实际需求大。
谷城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工程计划股股长余潜说:“结合全县‘四好农村路’的示范创建,我们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以争取更多的农村公路项目落地实施,重点解决群众便捷出行、改善车货流通问题,有效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运行。”
县交通运输局会同有关部门筹资1200万元,将马庙路原有路面由5米拓宽至8米,并提档升级进行路面刷黑。现在,这条路正变身为当地村民的幸福路、黄金道。
陈春道告诉记者,路修好了,大虾的销售更便利了。沿路三个村还连片打造了1000亩油菜产业、2000亩稻虾产业、2300亩茶产业及乡村景点、农家乐。今年双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47万元,带动老百姓就近务工,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人。绕过十八弯山路,沿着刷黑的平坦大道走进干净敞亮的紫金镇官坊村,每当夏季,路旁各色鲜花盛开,农家小屋错落有致。刷黑的道路、美化的河道,成了乡亲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2023年,官坊村获得省级生态村、襄阳市A级景区式村庄。
紫金镇官坊村村民余德刚说:“真是没想到,现在我们村里的路全部都铺上沥青了。村里还打造了樱桃采摘园、水上乐园、农耕果蔬园、休闲步道等很多小景点。我们现在住的环境也好了,每逢节假日,很多人到村里来玩。”
今年以来,谷城县交通运输局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推动农村公路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深度融合,让农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农村“因路而美”。
茨河镇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姚通海说:“白龙庙至金牛寺间的‘白金路’的提档升级,为狮子岩创建4A级景区,茨河镇创建省级旅游名镇、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打下坚实的基础,带动了沿线5个村的产业和13家农家乐的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谷城县交通运输局已实施完成新建农村公路100公里、提档升级100公里,新建、改建桥梁15座,涉及全县63个村,总投资约1.4 亿元。通过道路改造、提档升级,沿线村庄环境大为改观,给群众出行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条件,为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域公交开通、全域旅游发展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谷城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光文说:“全县‘四好农村路’越修越宽广,农民致富路越走越顺畅。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让出行更便捷、物流更高效、产品更畅销,为乡村振兴、群众增收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记者:王文龙 李杰敏 见习记者:郭光宇 通讯员:占忠芳 卢波 舒明军
来源:谷城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邓植元|责任编辑:冷晶晶
审核:余运超 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