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阳市谷城县,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老百姓只要遇到了矛盾纠纷,就会想到他。他扎根基层司法战线近40年,常年奔波于各种疑难纠纷现场,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他屡次被评为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全国行政执法先进个人,2022年9月,被授予湖北省第四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他就是谷城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玉林。
眼下,正值秋播时节,在襄阳谷城县城关镇安家岗村,由于部分村民家中劳动力不足,耕地撂荒。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村委会决定将撂荒土地进行复耕,以前无人问津的荒地瞬间成了村民争相抢种的“香饽饽”,矛盾纠纷接踵而至,为了尽快找到法理依据,村支书请来了县司法局局长陈玉林。
据村支书介绍,耕地边界的划定,成了村民间最易引发矛盾的导火索。老陈认为,一是土地确权,二是耕种成果,隐患就源于此。但却有法可依。
湖北省第四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谷城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玉林说:“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的相关规定,来合理引导老百姓化解纠纷。”为了深入了解情况,老陈和村支书商量,实地走一圈。
谷城县城关镇安家岗村党支部书记尚安仁说:“纠纷主要是土地边界,老年人在家里,田地没有人耕种。邻居常年在家,都是爱种地的老百姓,喜欢扩宽自己耕地的面积,这样就容易产生纠纷。”
安家岗村毗邻县城,地里种的都是应季蔬菜,黄大姐和徐大妈本是同村邻居,耕地也彼此相连。只因徐大妈儿女在外务工,耕地长期无人打理,黄大姐见状,有心想扩大耕地边界。为此,两家闹得近十年来互不往来。为了化解矛盾,村里请老陈出面化解纠纷。
见到村里来人调解,徐大姐情绪有些激动。谷城县城关镇安家岗村村民徐元芝说:“我们要种地我自己种,跟其他的人没关系,人要讲个道理。”
陈玉林说:“土地是很宝贵的资源,中央对粮食安全问题高度关注,现在政府鼓励撂荒地统统捡起来重新种,土地承包经营权依然是您的。”
老陈说话不疾不徐,讲政策、说情理,算人情账经济账,建议徐大妈在土地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把撂荒的耕地让黄大姐来种,既不让土地闲置、又可增收创富。
在陈玉林一番乡言土语的劝导下,两位大姐达成协议,田边地界划分清晰,承包经营事实不变,两个老姐妹近十年解不开的心疙瘩,最终解开,握手言和。
“村里常年解不开的疙瘩,陈局长都能主动到我们村里来,帮助我们协调解决,这些民间纠纷小矛盾都化解了。”尚安仁说。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人民。在老陈眼里,百姓马勺碰锅沿的鸡毛蒜皮,人情法理的矛盾纠纷,都时刻考验着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韧性。如何实现让百姓只进“一扇门”,便能调“百般事”,成为了老陈夜不能寐的课题。
陈玉林说:“老百姓遇到事以后,还是有一些部门与部门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沟通衔接上的不到位,让老百姓感觉投诉无门,是我们法律服务这一块的短板。由于这个初衷,我就把要建立一个人民调解中心这个想法,报告了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鼓励我们要尽快拿出方案。”
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说:“玉林同志拿出人民调解中心这个构思以后,我们认为非常符合谷城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化解,我们把16个专业调解委员会,把26个部门的力量有效的整合,同时经费保障上也给予了支持,实际我们在人民调解中心建设上形成了一种大合唱,坚决支持玉林同志来具体操作这项工作。”
2021年9月,老陈牵头组建的谷城县人民调解中心挂牌成立,成立至今已累计接待来访群众近4万人。一楼的会议室每天都是人头攒动,下午刚上班,调解纠纷的群众便坐满了会议室,为新旧物业更替争得面红耳赤。
群众:“怎么处理都要依法来办事,不能盲目处置,盲目搞不行。”
已近一个小时,物业纠纷双方始终僵持不下,最后还得请老陈亲自出马进行调解。老陈常说,执法要有温度,只有带着感情为群众办事,进得了门、搭的上话、受的住气,才能和他们打成一片。调解双方情绪激动,唯有老陈微笑自如。
新老物业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固定资产的折算上,老物业公司负责人拍案而起、情绪激动地说:“当时我买的电脑是新的,光电脑就花了一万多元。”
陈玉林说:“《国有资产管理法》里面明确规定有个折旧值,坐在一起谈,并且在我们公安干警、住建局,还有我们人民调解中心的平台上,长一点差一点,短一点补一点,大家关键时候各让一步。”
算清财务账目,厘清人情事故,问题逐级销号,心结迎刃而解,仅十多分钟,纠纷就在老陈和同事的努力下被化解。
“在处理这类纠纷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认真倾听争议双方的意见,找准这个问题的症结点,类似这样的矛盾纠纷在我们中心每年在两百件左右,但是通过我们这个中心的调解以后,化解的比例可以说是百分之百。”陈玉林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谷城县人民调解中心整合多个法律服务机构和16个行业性调解委员会,集中综治、信访局、法院、检查院、公安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进驻,建立了60多名专业人士组成的人民调解专家库。
眼前这一面墙的锦旗,都是老百姓对老陈和调解中心工作最大的肯定。
“每一面锦旗后面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分量最重的当属这面锦旗,夫妻二人心结没有解开,导致矛盾纠纷长期存在。去年把矛盾纠纷推上我们中心以后,我们到现场进行现场勘察,最后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是心结的问题,最后双方达成谅解。”陈玉林说。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谷城县人民调解中心自上而下搭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现了楼下人民调解、楼上司法确认,调解即确认、确认即生效,调解反悔率为零,调解的法院诉裁案件上访率为零。
陈玉林说:“我们在中心诉裁的案件,占比达不到5%,为什么呢?因为大量的矛盾纠纷在调解环节就已经做到了案结事了,达到了很好的一个社会效果。”
为了放大榜样效应,谷城县委县政府成立“玉林工作室”,由陈玉林牵头,整合16名法律工作者为骨干,将“法理引导、以情理开导、心理疏导”这“三导”工作法在实际中广泛运用,耳濡目染地带动一批同事。
谷城县人民调解中心婚姻家庭纠纷专调委调解员宋茂菊说:“陈局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我们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工作上有挫折的时候,我们想想陈局长都是夜以继日地工作,为成立这个调解中心操碎了心,每次都在想怎么让服务对象进这一扇门,解决更好的问题,不叫老百姓跑冤枉路。”
谷城县人民法院驻人民调解中心法官石国艳说:“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法制知识,创新了法律平台,为不方便到现场开庭的当事人建立了云调解室,让当事人在手机上参加开庭、调解,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减少了诉讼成本。”
谷城县人民调解中心党总支书记王大运说:“谷城县人民调解中心成立以后,运行两年以来,解决了老百姓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深受老百姓一致好评。”
“三导”工作法,让乡镇政法委员、司法所人员以及相关单位人员有底气敢担当,能依法依规地独立完成调处工作,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谷城县城关镇人民政府政法办主任张杰说:“陈局长给我们一个归纳总结,成立了一站式法律服务中心,他就像一盏引路灯一样,把我们工作朝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陈玉林说:“只有我们听进去了老百姓的话,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为更多的人民群众办更多满意的事。”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在陈玉林眼里,“公务员”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人民满意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担当。
陈玉林说:“我这一辈子就干了法治为民这一件事,我感觉在这个位置上虽然说很辛苦,但是也很荣幸,特别是看到老百姓那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我感到很开心。”
来源:长江云
编辑:邓植元|审核:余运超